有人借勢!(1 / 2)

七零年超級學霸 詞酒 5590 字 8個月前

蘇嬌楊這麼搞, 並不是她想要在學術圈內搞一個等級劃分出來, 她隻是想給自己團隊造個勢, 順帶著勉勵勉勵那些手上沒多少科研成果的人, 讓那些人好好做, 爭取能爬一爬,把自個兒的薪水待遇也提上去。

當然,這樣搞等級劃分也是團隊壯大之後必須走的一步路。

團隊大了,有人做的成果厲害,有人做的成果水, 有人努力,發的文章水平就高, 有人憊懶, 雖然做出來的成果勉勉強強,但發表出來的文章就是差了一些……總不能將所有人的待遇都一碗水端平,這樣做的話,對那些手頭有成果的人不公平。

可蘇嬌楊萬萬沒想到, 這件事發展到後來,遠遠超出了她的想象,因為國家來‘借勢’了!

蘇嬌楊提這個標準,雖然有些‘物化研究員’的想法,但卻是實實在在的務實。她鼓勵科研人員多**文,多做項目,這有錯嗎?

多**文,那便能推進理論研究的進步, 多做項目,就能為國家解決問題,這都是大好事啊!

蘇嬌楊沒想到,教育部緊跟著她的騷操作就來了個‘跟風附議’!

教育部發通知說,暫時沿用數學理論與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員考核標準,並將這套標準應用到所有高等院校的教師考評中去,順勢將停了許多年的教授、副教授等評選標準也拿了出來,除此之外,教育部還借用了‘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這一稱號,將‘院士’的評選標準也拎了出來,用以授予那些在科學技術與工程技術方麵做出突出貢獻的研究員,乃是終身榮譽。

這條政策一出,整個學術界都震了好幾震。

搞學術研究的人,誰不要點臉麵?哪怕自個兒平時就是躲懶偷閒不乾事的,但有幾個人知道?

現在各大高校、各大研究所都開始大張旗鼓地統計所有科研人員的成果,用以劃分研究員的等級,這些人哪裡還能坐得住?

不說其它,很多年紀大一點的老教授們都是那十年荒蕪之前就拿到的職稱,十年荒蕪把人的心氣兒都給磨沒了,有幾個人還能靜下心來去搞科研?多數人都是教教書混日子,熬到退休年齡就麻利離開。

可現在這個一搞,老教授們眼看著小年輕們噌噌噌地爬了上去,最差的也是和自個兒差不多的等級,心裡能沒想法?

有想法也得憋著。

要論文沒論文,要項目沒項目,好意思有想法?

這套標準一經頒布,蘇嬌楊直接就從沒有職稱的蘇主任變成了有職稱傍身的蘇教授,她的研究成果那叫一個豐碩,直接衝到了特級研究員的水平,國重裡的研究員私下都說,等年末開評院士的時候,蘇嬌楊能夠穩占一席地位。

國防科大的領導下心裡都挺高興的,國防科大能出這麼一個人才,當初開出的條件真沒白開!

如果蘇嬌楊隻是自己厲害,那也就算了,關鍵是蘇嬌楊帶的團隊也厲害。當初蘇嬌楊同陳澤之校長拍桌子鬨了一場,雖說將數學理論與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從國防科大給獨立出去了,但國重那邊的研究員都在國防科大有掛職,平時有什麼項目要做,有什麼論文要發表,國防科大都會掛個名,算是藕斷絲連。

蘇嬌楊帶的團隊個個都是做項目的能手,手頭的項目從來沒停過,論文也是一篇接著一篇往外冒……國防科大的領導讓人統計了一下,如果將國重的研究員都算到國防科大體製中來,國防科大的師資力量絕對能排的上國內第一。

三級及以上的研究員就有四十多個……彆的高校哪有這麼能耐?

當過國防科大開出這個調價這簡直就是丟出一塊肉出去,很多高校還覺得不值得,有不少高校的領導說國防科大小家子氣,沒見過人才,得了蘇嬌楊就仿佛得了稀世珍寶一樣,結果沒過幾年就慘遭打臉,蘇嬌楊用自己的能耐證明了自己的價值,也證明了國防科大沒有看錯人。

當初國防科大隻挖了北河省一個狀元回來,清大京大倒是挖了不少高考狀元,可把那些高考狀元摞到一塊兒,也不一定能夠比得過蘇嬌楊,起碼沒聽說哪個高校又冒出一個諾貝爾獎得主,更彆提蘇嬌楊還是諾貝爾雙獎得主了!

有人說,國防科大當初大方,舍得了孩子,便真的套了一匹狼回來,現在看看,這哪是套了一匹狼啊,這是直接套了個狼群。

————————————————

隨著這條政策的推進,沉寂多年的全國各大高校展開了新一輪的實力比拚。

說是拚實力,其實還是拚人才。

國防科大對學生的要求向來嚴格,甚至還有幾近貼麵無情的‘愛學學不學滾’當做校訓,學生整體質量是很高的,再加上自從複學以來,有蘇嬌楊的帶頭作用,國防科大上上下下,甭管是老師還是學生,都挺看重研究成果以及論文,所以從國防科大招到的那些學生都挺不錯。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