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36 章 一點籌碼(2 / 2)

女仵作 請君莫笑 5274 字 9個月前

所以衙役們即便心中有怨言,也是萬萬不敢表現出來的,不僅不能表達,還有繼續勤勤懇懇的當值,否則惹怒了吳蔚,她一聲令下駐紮在城郊的那些士兵可不是吃素的,前任知縣和那些衙役們的血……還沒乾透呢!

吳蔚擔心小溪村和石崗村的村民發生大規模械鬥,於是便修書一封,命人送到了小溪村的村長,裡正的手上,讓他們見機調停,萬不可將此事鬨大。

就在張濤殺兄案宣布判決後的半個月……小溪村和石崗村的矛盾徹底爆發了。

如李師爺預料的那般,石崗村張氏得到消息後,先是派了些張家的宗親到小溪村餘家來討說法,餘家有五名男丁,其中四人正是年輕力壯的時候,自然是不怕的,當場就把人給輦了回去。

又過了兩日,石崗村的村民去而複返,這次來了十多名之多,小溪村也不是好欺負的,他們拿出知縣的判決書與石崗村的村民們據理力爭,兩邊爭執的人數不相上下,石崗村的村民們再一次無功而返。

如此又過了幾l天,這次不僅石崗村來了上百人,就連石崗村的裡正也住著拐杖,親自來了。

這下小溪村的村民也不敢擅自應對,找了個腿腳伶俐的去通知了本村的村長和裡正,小溪村的村長和裡正被請到了小溪村的議事堂,關起門來相談了半日,最終石崗村的裡正帶著自家村民回去了。

又過了幾l日,石崗村集全村之力,出了一份慷慨陳詞的狀紙,狀告餘家吞沒本屬於張氏一族的田產,祖宅,要求他們即刻歸還。

這份狀紙非常規範,專業,在狀紙的末位還附上了一連串的聯名,其中有兩人的名字赫然列在石崗村的村長,裡正之前,在村長裡正名字的後麵,是張氏的族長,還有一眾有資格繼承張波遺產的張氏族人。

吳蔚拿到這封狀紙後,第一時間叫來了師爺,將狀紙遞給師爺,問道:“李師爺,這份狀紙後麵的那串聯名中,我看到有兩個人的名字在試崗村村長和裡正的前麵,這是怎麼回事?”

李師爺眯著眼睛思索片刻,恍然道:“大人,這兩位是前朝的老秀才,有功名在身的!”吳蔚見李師爺的麵色微變,想也知道這份狀

紙的分量,果然是封建王朝的堅實擁躉,不過是小小的一個家產分配,竟然能勞動兩位秀才老爺在狀紙上附上大名。

泰州地界果然是人傑地靈,一個小小的石崗村,竟然也能找出兩名秀才。

“大人,石崗村這是在給大人台階下呢。他們的狀紙雖然到了,原告卻沒到,說白了他們這是不想和大人對簿公堂,這份狀紙看似在告小溪村的餘家,可字裡行間,引經據典,曆數律例,直指大人判決違背律法。還請大人儘早定奪!”

吳蔚平靜地說道:“我看出來了,但是他們也沒提用錢財換回地產的法子,我若是按照他們說的,修改了判決,餘氏的公道何在?”

“大人,石崗村這是打算魚死網破了,依本朝律例,枷棒不上秀才身,他們這次請了兩名老秀才出麵,防的就是被威逼,為今之計也隻有以理服人這一條可以走了,可大人的判決並無禮法可依,若真的升堂了,此案就要被記載到卷宗裡,流傳於世,大人必敗呀!”

吳蔚由衷地說道:“李師爺,謝謝你替我著想到這一步,但是這幾l日我也沒閒著,從張家鄰居那邊收集到了一些證據,我已經掌握了足夠的證詞和人證,證明了餘氏具備‘三不棄’的條件,也就是說……張波雖然不在了,但張氏一族對還有照顧,撫恤的責任。”

所謂的‘三不棄’對應的是梁朝的“七出”休妻製度,若是女子觸犯“七出”之條,男方就可以將這名女子休了,並且不用退還女子的嫁妝。

但是與七出對應的是‘三不棄’,其中有一條,內容如下:與更三年喪者,不去。意思是若是女子為公婆守孝三年的,不能休棄。”

餘氏嫁到張家的時候,張家老翁尚在,如今張家老翁已去世四年了,在這四年當中,張波和餘氏並未生下子女,足可以證明餘氏是為張老翁守了孝的,反而是次子張波,在這期間和小張王氏生了一個孩子!

李師爺聽完,眼前一亮,說道:“若是如此,隻要餘氏願意,她依舊是張家的兒L媳,隻要餘氏堅持不改嫁,日後從張氏族中過繼嗣子,即可合理繼承張波留下來的祖產了!”

吳蔚點了點頭,說道:“所以啊,讓石崗村的人來吧。”

李師爺朝吳蔚拱了拱手,滿眼都是佩服,轉身出去了,步子都比來的時候輕快了許多。

李師爺走後,吳蔚緩緩斂去了笑容,這個“三不棄”的由頭,隻不過是權宜之計罷了,若是餘氏與張波伉儷情深,甘願為張波守節,那是餘氏的選擇,若是餘氏不願意,那吳蔚絕對不會逼迫她半分。

但吳蔚的心思,不敢露出一點兒L,這也是她和張氏宗族談判的最後一點兒L籌碼了!

餘氏當年帶過來的嫁妝,早就花光了,張家在縣城的民居也被張濤輸光了,唯有從張氏一族多爭取來一些,給餘氏做保障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