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8 章 新潮開篇(2 / 2)

女仵作 請君莫笑 6533 字 11個月前

姐妹二人對視一眼,笑而不語,攙扶著老夫人往布莊的方向去了。

……

另一邊,張水生和吳蔚一人背了一筐的年貨正往約定的地方走,吳蔚的竹筐裡放了幾個肘子,一整扇的排骨,還有兩大塊上好的五花肉。

張水生的筐裡大差不差也是這些東西,不過多了幾幅豬腳,羊肉倒是不用特意買了,年底張家村有養羊的人家宰羊,直接去買了就是。

張水生指了指街邊的鋪子,說道:“妹子,你上回和我說讓我

盤下來兩間小鋪子收租金,銀子我準備的差不多了,你看看這兩間如何?我打聽過了,這兩間鋪子一個二月份到期,一個三月份到期,合適的話我想出了年過來問問。”

吳蔚駐足,抬眼望四周看去,越過鋪子的屋簷向遠處看去,四周都是山,這個市集處在一個窪地上。

“暫時還是不要了,若有多餘的銀子,不如買點糧食囤上。”

張水生大為不解,問道:“這是為何?”

“二姐夫的手裡缺銀子嗎?”

“是還有些,可是你也知道家裡添丁了,再過兩年等柱子把話說全了就給他請先生開蒙,到時候用錢的地方可就多了,光靠家裡那幾畝薄田可怎麼夠啊。”

吳蔚低聲答道:“先皇駕崩,新皇定要頒布一些新政,明年是什麼局勢尚且不知,而且眼下全國舉孝,咱們還是靜觀其變吧。二姐夫你相信我,不如多買點糧食囤著,要是沒地方放,可以放在山洞裡,左邊那間隨便你放什麼。等到夏天來了,咱們把冰塊一賣,不會缺銀子的。”

張水生皺著眉點了點頭,雖然有些不解,但還是決定聽吳蔚的。

至於吳蔚讓屯糧的事情,張水生倒是沒太往心裡去,他們家地窖裡滿滿的,足夠一家子吃到明年秋收了。

……

張水生和吳蔚專程去了一趟回春堂,給老郎中送上年禮,吳蔚買了些常用的藥材回來。

來到約定地點,吳蔚和張水生坐在板車上等了快一個時辰,母女三人才回來,除了四匹布和必要的鹽巴,繡娘和柳二娘子還大包小包買了一堆東西,就連柳老夫人的胳膊上都掛滿了,吳蔚和張水生連忙迎了過去,把所有的東西都放到板車上擺好,柳二娘子笑道:“我可好久沒出門了,今天算是買了個痛快!”

張水生笑了笑,沒說話。

臨近晌午,吳蔚提議到市集上的館子吃一頓再回去,正值特殊時期,一家人挑了個門臉不大的小館子,店內隻擺了四桌,其中一桌有客人。

幾人點了六道菜,一碗湯,一盆雜糧米飯,柳老夫人頗覺奢侈,卻也隻能入鄉隨俗。

回到張家村,張水生先把牛車卸到自家院裡,又跳到了吳蔚的牛車上,把她們送回到小院,幫忙食材都搬到地窖裡才回去。

……

西北風,蕭瑟,乾冷。

梁朝的百姓便在這樣的氣氛中迎來了新朝的第一個除夕。

正值國喪,並無鞭炮紅燈,也不能貼對聯,家家戶戶便把買鞭炮對聯的錢用來添了幾道菜。

雖不如往年熱鬨,卻也不失年味。

……

正月十五,上元節。

朝廷的新旨意傳到了清廬縣。

第一道旨意,定新年號為:弘宣。

第二道旨意,是對各地藩王和朝臣的一些調動和任命,新皇登基勢必要分封和改製一批藩王,依照梁朝的祖製,隻有皇帝的親兄弟可以襲一字藩王。

新皇登基後,從前的一字藩王要增添一字,做二字藩王,相關的待遇也會有所調整。

聖旨洋洋灑灑一大段,被謄寫成告示貼在縣衙公示板上,吳蔚他們聽到的已經是由他人複述來的版本,那人也隻著重記住了與清廬縣勉強有關的信息,那就是原燕王殿下,改封號為:“燕平王”,遷封地於徐州,府兵削減三千,其餘尊榮不變。

皇二子,高衡,封為宜王,賜封地泰州。

也就是將從前燕王的封地改封給了高衡,朝廷上也出現了一些變動,上至中書六部,下至各個衙門都有變動,不過這顯然與地方百姓無甚乾係。

值得一提的有兩件,原刑部尚書年事已高,新皇賜其告老還鄉,由刑部侍郎蕭盛接替刑部尚書的位置。

一時間,簫盛風頭無兩,成了梁朝曆史上最年輕的尚書,未至而立之年便官居人臣。

還有一件事是:明鏡司徹底被“廢除”從原來的皇權直屬的有司衙門,變成了隸屬於刑部的一個管理檔案的小部門,明鏡司剩下的官員,全部被編入刑部,明鏡司舊址被改製後,換了匾額。

東方瑞,依舊是新朝的最高級彆的通緝犯。!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