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9 章 天公不美(2 / 2)

女仵作 請君莫笑 6145 字 11個月前

李大姐也有些蒙了,忙問道:“那怎麼辦呐。”

柳老夫人陷入了回憶,良久放沉重地說道:“這門嘗土的手藝,是我爺爺教給我的,一塊地好不好,嘗一口就知道,咱家地的味道不對,怕是要歉收。”

李大姐半信半疑,這還沒種呢,怎麼能知道,便彎身也捏了一撮土吃到嘴裡。

“呸呸呸,不就是土味,我看也沒什麼特彆的。大娘……你多心了吧?”

柳老夫人不善與人爭辯,隻是歎了一聲,背著手蹣跚著走出了田地,往家的方向去了。

吳蔚拎起衣襟下擺,對繡娘說道:“繡娘,摟幾捧土來。”

取好了樣本,和李大姐打過招呼便和繡娘一起追著柳老夫人去了。

回去的路上,吳蔚回憶著在藍星看過的知識,她曾經在圖書館藏書中找到一本《農刊》裡科普過“瑞雪兆豐年”的科學依據。

冬雪融化可以滋潤田地,升騰吸熱的過程可以殺死地底的蟲卵,提高土地的含氧量,增強土壤墒情,提升肥力等種種好處。

去年一整個冬天

清廬縣一共就下了兩場雪,現在想想這於農業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柳老夫人或許說不出“瑞雪兆豐年”

的科學依據,但是吳蔚相信她說的,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窮儘的,世世代代都和土地打交道的人,即便說不出個所以然,卻也早就將某種經驗融彙成了一種奇妙的本能。

吳蔚想的比柳老夫人更長遠,自己能跨越時空來到這裡,就一定有來到這裡的意義,在沒有揭開關於牌坊那段曆史之前,每一天都不能虛度。

目前自己隻是從牌坊隱於湖底推斷出此地在未來的某一日會發大水,其餘的全都不知道,可真正的災難會僅僅隻是一場洪水嗎?

清廬縣的糧食,不能歉收!

當了這麼久的農戶,吳蔚已經深刻了解到了自給自足的艱苦,小農經濟其實很脆弱,對天災和意外的抵禦能力幾乎為零!

糧食如果歉收,一定會有人餓死!

……

回到家,吳蔚和繡娘一起去把山洞裡的木桶搬來了一些,山洞裡的冰還儲藏得好好的,絲毫沒有融化的跡象。

如今這個特製的木桶也派上用場了,吳蔚把自家田裡取來的土放在了木桶裡並做了編號001。

“繡娘,咱們分頭出發,你騎著醜醜去趟小槐村,找幾家和你相熟的,到他們的田裡取些土回來,土是誰家的要記清楚,用不同的袋子裝回來。”

“好。我這就去。”

“我去一趟二姐夫家,我們去找村長。”

繡娘沒有問吳蔚原因,她們早已形成了默契,有些話留到晚上的被窩裡,摟著說。

……

二人分頭行動,吳蔚來到了張水生家,聽到吳蔚說要說一件要緊事兒,張家人全部來到了張老爹所在的東屋,柳二娘子抱著孩子站在吳蔚身後,張水生站在自家父親身後,柳老夫人站在門邊,吳蔚坐到張老爹對麵。

“張叔叔,你有沒有什麼法子判斷今年秋天的收成如何?”

不等張老爹開口,柳二娘子忽然說道:“這個本事我娘會啊,她隻要嘗一口就能把秋天的收成說得大差不差,是祖輩傳下來的老手藝,可惜我們姐妹三個誰也沒學會。”

張老爹奇道:“沒想到親家母還有這本事,我雖然沒親家母的本事,但根據日頭,雨水,還有嫩苗的長勢也能看出來一些。”

吳蔚問道:“那要是等嫩苗都長出來了,再想去彌補還來得及嗎?我是說如果長勢不好的話。”

張老爹捋了捋胡須,思索道:“莊稼就是靠天吃飯,若是天公作美,種田的人再勤懇些,缺水補水,缺肥找肥,悉心護理幾個月也能找回來一些。若是天公不作美……那就是勞十而存一,也是有的。”

聽到這裡,吳蔚的心涼了半截,便把柳老夫人判斷的今年的莊稼不好種的事情說了,包括吳蔚自己的分析也挑著他們能聽懂的說了一部分。

聽完吳蔚的話,東屋內鴉雀無聲。

莊稼曆來都是天下農戶的頭一等的大事兒,種了一輩子地的人都知道“今年的地不好種”這簡單的幾個字的分量究竟有多重。

古往今來多少農戶累死,哭死在地裡,最後也是顆粒無收?

種田這事兒,一步都不能錯。

雪,乃天公之力,老天爺不下雪,他們有什麼辦法?!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