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1 章 機緣巧合(2 / 2)

女仵作 請君莫笑 6103 字 11個月前

“姑娘放心,我記下了。”

……

當鋪大掌櫃親自將吳蔚送到了門口,目送她騎上醜馬,消失在街頭,側過頭對身後的夥計說道:“備轎,我要出去一趟。”

“是。”

……

泰州燕王府舊址,幾日前已改製完畢,如今的匾額嵌著三個鬥大的金字:宜王府。

早在民間百姓聽說聖旨之前,藩王和朝廷內部的調動早就開始了,隨著燕王府的搬遷,城內空了一些店鋪,新入主泰州的宜王順勢接手店鋪,成為自家的產業。

梁朝的藩王在就藩時會得到朝廷的一筆安置銀子,到了封地便要自給自足,同時每年還要給朝廷納稅,進貢,所以各地藩王為了養活封地的府兵,維係王府的運轉,通常會派人經營一些產業。

其中不乏農莊,店鋪,鏢局,漕運等、燕王撤離所空出的鋪子,宜王順勢接手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可憐的吳蔚到底還是吃了信息滯後的虧,要是她能早來一個月,這封信便不會落到旁人之手了。

……

宜王是先帝的二皇子,乃是已薨逝的庶妃所生,是一位正值壯年的英武王爺。

在燕王改封後,宜王主動挑選了偏遠的泰州作為自己的封地。

對於宜王的選擇,新帝暗自歡喜,臨行前給了宜王諸多賞

賜,而宜王也火速就藩,接了聖旨的三日後便點齊兵馬前往泰州了。

彼時,老燕王和高寧雪正在京城,老燕王年事已高不宜顛簸,隻派了幾個得力的主事來主持,宜王還出了不少力。

宜王聽完掌櫃的的敘述,笑罵道:“你這精明東西,既然是給小堂妹的信,你差個人給她送去不就是了?何必誆騙人家?”

“?_[(”

聞言,宜王隻是無所謂地笑了笑,擺了擺手讓掌櫃的退下了。

待廳中隻剩下宜王一人,他才撕開了信封,隨著信紙的翻動,宜王臉上輕鬆的神色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驚異和嚴肅。

看完吳蔚書信的最後一個字,宜王豁然起身,風風火火走了出了。

宜王所到之處,一片叩拜請安之聲,走了大概半柱香的功夫,來到一處清幽之地,也不再聽到下人們的請安聲,唯有枝頭的鳥兒三三兩兩聚在一處,嘰喳不絕。

宜王推開一道圓門,踏進一間小院,駐足,環顧一周,徑直往書房的方向走去,叩響書房門。

“篤篤篤。”

“請進。”屋內,傳出一女子平靜的聲音。

宜王推門而入,繞過屏風,隻見原本端坐在書案後的女子已起身側步,立於書案一側行了一個拱手禮,說道:“見過殿下。”

“坐吧。”宜王說完,竟自己動手搬了一把椅子,放到書案對麵。

宜王落座後,女子也坐回到原來的位置上,宜王抖了抖手中的信紙,說道:“有件有意思的事兒,你看看。”

女子攤開手掌,宜王將信悉數放上,看到信上的字跡,女子沉寂無波的眼眸裡突然閃過一絲精光。

隻掃了一眼,女子便說道:“寫信的人我認識。”女子的聲音平靜,隨著信紙的翻動,展現出了與宜王適才同樣的肅穆之色。

“怎麼樣?是不是很有趣,很離奇?”宜王微笑,語氣平和又隨意,看來是與女子十分要好。

“雖然信中所言之事駭人聽聞,但是我相信她一定是掌握了切實的證據,此事關係一縣百姓的生存大計,不能坐視不理。”

宜王“嘖”了一聲,說道:“你這位朋友莫非是一位布衣神相?此等駭人之事,她是如何未卜先知的?若是這封信流傳出去,她被人燒死也不為過的。”

女子輕笑一聲,說道:“此人姓吳名蔚,就住在清廬縣內張家村界的半山小院裡,說起來……她也是明鏡司的人。”女子的目光一黯,沉默了。

“既然如此,本王不若就派人把她請來,也好讓你們見上一麵?”

女子搖了搖頭,說道:“還不是見她的時候,我勸你暫時也不要見她。這泰州雖距京城千裡,卻也不乏暗樁眼線,寫信之人是個特殊的,清廬知縣一早就想要她的命了,若是被張寬發現她與宜王也有交集,於你於她,都不是一件好事。”

宜王點了點頭,寬慰道:“你放心,本王雖初來乍到,但這宜王府內也是鐵板一塊,你就安心在我這兒住著,便是朝廷欽差來了,也定不會搜到這裡。”

“多謝。”!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