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馬車上的輜重,除了一些換洗的衣裳,高寧雪和東方瑞隻留下了些應急又方便攜帶的藥膏,餘下的東西也都送給了吳蔚。
吳蔚的身上揣著幾百兩之前變賣東方瑞家當得來的銀票,還有一荷包的金豆子,一個人上路實在是不安全,東方瑞便托看宅子的周嬸兒幫忙找了兩個女鏢師,周嬸兒是土生土長的海州人,認識的人不少。
梁朝是有女鏢師的,隻是數量不太多。
海州這地方對鏢師的需求量大,女鏢師也能某得一份出路。
這裡的女鏢師大多是家中的壯勞力出海沒能回來,日子難以為繼,便投身到了鏢局,鏢局裡有專人教她們一些拳腳功夫,練個一年半載的就可以走鏢了。
走鏢的傭金鏢局會抽走一部分,同時鏢局也會給女鏢師提供馬匹租賃的服務,馬
匹金貴,不是人人都買得起的。
……
吳蔚趕著馬車,將另外兩匹馬借給了隨行的女鏢師,並約定提供半程的食宿。
如此,不僅省下了一筆不菲的“車馬費”,去程還能騎馬,不至於太辛苦。女鏢師自降了這趟走鏢的傭金,吳蔚隻需給兩個人一共四十兩即可。
吳蔚在心中暗自算了一筆,覺得非常劃算,這一趟即便騎馬也要將近一個月的路程,而梁朝的鏢局隻需去官府辦理一個文書,旗下的鏢師就可以佩戴兵器行走,安全係數無疑又提升了。
梁朝對兵器和熟鐵的管控很是嚴格,一般的山匪,強盜,手上最多也就拎著一把菜刀或哨棒,這些人都很有眼色,不會對佩戴了兵器的路人動手。
這個冷知識還是東方瑞告訴吳蔚的,所以實際情況和吳蔚看的那些是有些出入的。
一路平安,一個月後吳蔚到了清河縣,此時席卷在清河縣境內的洪水已經退去,但洪水對清河縣的傷害卻真實地留了下來。
空氣中彌漫著一股腐臭的氣味兒,驛道幾乎看不出原先的模樣,被洪水衝平了,不時還能看到一些尚沒有沒人挪走的,被洪水連根拔起的樹木橫在路上,雜物隨處可見,其中比較完好的都被人撿走了,留下一地的破敗……
間或還能看到些動物的屍體,野貓野狗,家禽牲畜,還有些山中的動物,腐爛氣味大概就是從這些動物屍體上散發出來的。
洪水這兩個字,吳蔚並不陌生,但洪水過境後受災現場,吳蔚還是第一次見到。
雖然吳蔚的心裡已有準備,親眼看見後,還是不免一番心驚,她愈發擔心柳翠微和家人們的情況了……
奈何洪水過境,車馬難行,她們的速度提不起來。
好在回來的路上,吳蔚買了許多災後能用到的物資,見到這般場景,吳蔚當機立斷拿了六副麵巾出來,其中三副用經過提純的白酒打濕,囑咐另外兩人將乾的那一副戴在裡麵,濕的綁在外麵,彆嫌味道刺鼻,必須要戴上。
古代有一句老話是這樣說的:大災之後必有大疫,一部分原因就是沒有及時處理現場的動物屍體,還有一個原因是:古代人幾乎沒有消毒的概念。
進了清河縣縣城,情況比城外好多了。
雖然倒塌的民房和被水泡到變形的建築隨處可見,但街道上的淤泥已被清理乾淨,還有官兵和衙役打扮的人在巡邏。
吳蔚看到不少麵黃肌瘦坐在路邊等待施粥棚開濟的百姓,他們有些垂著頭,有些捧著一個容器目光呆滯,也有的會對吳蔚她們三人行注目禮。
吳蔚被這些人盯的有些發毛,若不是街上不時走過巡邏隊,自己的身邊又跟了兩個佩刀鏢師的話,吳蔚真不敢想象會發生什麼。
吳蔚的心,愈發沉了。
清河縣的地勢比清廬縣高,都成了這副樣子,清廬縣的損失隻怕會更嚴重!
那泰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