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張起航的話音落下,會議室裡麵的胳膊豎成了一片小樹林。
……………………
內部達成了一致,隨後,張起航請策劃部門簡單計算了一下,大致得出了一個結果:如果想要達到足夠轟動的效果,包括這500萬的獎金在內,整個活動的開支大約需要1500萬,這還是考慮到了這筆巨額獎金的消息公布出去之後,在社會上引起的轟動效應以及民眾自發傳播的結果。
現在畢竟是1997年,華騰工業集團又是國企,花1500萬搞這麼大一個活動,還是要去省國資辦那邊走一下程序、報備一下。
看了張起航遞交上來的報告,陳海洋陳主任的眉頭不禁皺了起來:“小張,你們這個活動的開支……會不會大了點?會不會引起一些閒話?”
陳海洋的反應在張起航的意料之中,他解釋道:“主任,您的擔心有道理,其實我們集團內部在開會的時候,也討論過這個問題。”
“哦?”
陳海洋點點頭,示意張起航接著說。
“首先,您可以將這個活動看成一個大型品牌和企業形象宣傳活動,”張起航說道:“這個宣傳看似隻宣傳了我們即將要推出的豪華汽車品牌,但實際上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不但將‘華騰工業集團即將向社會推出一款豪華轎車’這個信息向社會、向民眾做了傳遞,同時還隱蔽的宣傳了我們集團的情況:接受到這個信息的民眾會在形成‘這個華騰集團這幾年看來發展挺好啊,沒少賺錢啊,否則他們也不能想要做豪華品牌’這麼一個潛意識。”
陳海洋聞言,不禁點頭。
雖然他沒說話,但心裡也覺得張起航說的確實有點道理。
張起航接著說道:“另外,我們宣傳和企劃部門的同事告訴我,考慮到這個活動的轟動效應和廣告效應,其實我們就可以縮減一下接下來一段時間的廣告投入,等於說這邊多花了錢,但另外一邊又少花了,兩邊一反一正,差不多是打平的。
當然,如果說是調整了原本計劃好的廣告費投放方向,也是沒問題的。”
說到這,張起航胸有成竹的從包裡又掏出了一份計劃書,對陳海洋說道:“主任,根據我們廣告部門的同誌的計算,在這個活動啟動後,我們的廣告營銷方麵的費用可以減少30,節省的廣告費大致在1200萬至1300萬之間……其實是可以減少更多的,但因為很多廣告平台都是常年合作的夥伴,也不好減少太多,畢竟以往這些媒體對我們也挺照顧,人情方麵的因素也得考慮到。”
聽到張起航從如此清奇的角度給出的理由,陳海洋不禁笑了,他搖搖頭,隨即在這份報告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你小子啊……成吧,既然你小子心裡有數,那就折騰去吧。”
其實張起航不來向他陳海洋彙報,自己也不能說什麼,畢竟當初將所有權從琅琊市收歸省裡的時候就確定了華騰工業集團在經營方麵的自主權,但張起航如此的自覺,還是讓陳海洋格外的欣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