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在這之前,我會毫不猶豫的掏錢買這款車,但現在,我覺得5000歐元還是貴了,我會選擇這一款,”雜貨店老板翻了兩下,指著一輛最標準不過的載貨型三輪摩托車說道:“對我來說,這款車就足夠了。”
這款車的售價是2000歐元。
江河和小王目瞪口呆!
目瞪口呆的原因是因為2000歐元的價格其實是自己隨便亂標注的,這款采用加強型單缸水冷250CC發動機的載貨型三輪摩托車,在國內的售價隻有一萬出頭。
在這之前,兩人不認為會有歐洲人選擇這個玩意兒,所以標價都很隨意,可現在,一個意大利的小雜貨店老板,一臉認真的表示“這就是我需要的”,原因是這家夥足夠的便宜。
小王實在是沒忍住,猶豫了一下,還是問道:“先生,難道您不覺得這個車與您的身份不相襯嗎?”
“身份?”
聽到小王這話,老板哈哈的笑了起來:“我什麼身份?我不過就是一個雜貨店老板而已;
至於相不相襯的問題……
年輕人,你知道我那台福特全順,車子的采購成本、燃油支出、維修保養、保險以及折舊……均攤下來,折合每年多少錢嗎?”
不等小王回答,他就衝小王豎起四根指頭:“4500歐元!每年至少4500歐元!
而你們的這個三輪摩托車完全能夠滿足我的業務需求,如果我能夠擁有一輛你們的這個車,按照10年的使用壽命來算,我每年至少可以減少4200歐元的成本支出,相當於我每年多賺4200歐元。
有這4000多歐元,我做點什麼不行呢?”
小王還在疑惑,自己看的文章裡麵不是說過麼,逐漸富裕起來的歐洲人在50年代中期之後就舍棄了三輪車,怎麼這個雜貨店店主似乎完全不覺得用三輪車有些丟人的樣子?
反倒是江河,一下子明白了為什麼會有這種差異:心態變了。
現在的歐洲人,和50年前那些剛剛從二戰的廢墟當中走出來的歐洲人,看待同一種東西的看法已經完全不同。
這就像很多人在沒車的時候特彆想要買一輛小汽車,甚至賦予了這輛小汽車非同一般的意義,覺得它代表了自己的成功和富有,但對於那些擁有過不止一輛小汽車的人來說,他反而對汽車沒感覺了,給他一輛小電瓶、讓他在路邊開滿野花的鄉村小路上騎,他也騎的很開心。
這些意大利的小工商業主們也是如此,當初他們的祖輩們隻是將三輪車當做了一個謀生的工具,將小轎車賦予了更多的意義,但當他們富有了這麼些年、隻是將小汽車看做一個普通的工具之後,回頭再看三輪摩托車以及微卡,忽然又覺得這個東西真香了,尤其是作為生產資料,不但采購價格便宜,日常的使用成本和維護成本更低,這就更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