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章
八月六號,四合院的房主回來了,劉主任隻是通知了蘇禾禾一聲,然後自己去找人談價去了。
想想人家自己願意賣房,自己不買,也有彆人頂上。劉主任講房價,人房主也樂意,遵循的是市場價,不存在占便宜之說。
蘇禾禾就放過了自己,隨劉主任自己去了。
就像蘇禾禾想的,這處四合院保存的太好了,二萬四的房價目前來說是很少人出得起,可慕名來看房的人很多。所以房子賣出去隻是早晚而已。
房主人現定居在申城,這套四合院是他家祖上傳下來的。
之前因為有人說買房,他來過兩次。卻都是被買方拉住不停的講降價,還是五千一萬地往下講。
這事兒擱誰不惱?之後房主定下,想讓他過來麵談,先交二百塊。房子賣了,錢可以折到房款裡算。你不買,那對不起,二百塊就是給他掏的出行費,退不了。
這一招很有效,詢價的人雖多,再沒人提讓房主回來商量了。
上一次房主過來,還是六月初的時候。
事實證明,劉主任這樣的社牛,就是講價也不在話下。
等蘇禾禾趕過去交錢辦手續時,就看到房主先生已經跟劉主任張口閉口都是“劉兄弟”了。
見到買主是這樣年輕美麗的一位女同誌,房主路先生眼裡閃過些微訝然。
而蘇禾禾也同樣有些詫異,這位路先生總讓他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可她很確定,前世今生,她都不認識這麼一個人。
路先生三十幾到四十間的年齡,白麵斯文,衣飾講究,談吐有度。又是申城口音,燕城的這處四合院是祖輩留下來的彆院,蘇禾禾很肯定,他應該是申城商界大家族出來的人。
這樣他賣這坐院子就不是缺錢,應該是想整合重置資產,再圖作為的。
這些人親族遍布港台和世界各地,借著這些人脈,又有政策的紅利,很快就會恢複家族的鼎盛。
所以他是不會在乎這樣一處院子的盈虧的。賣了院子的錢拿去投資,人家能賺回的更多,是房價的增速拍馬也追不上的。賣房後悔一說,可以忽略了。
這樣,劉主任把房價講到二萬三千塊,省了整一千塊,稅也是賣方全包,蘇禾禾就很坦然了。
交了錢,辦了手續,蘇禾禾名下又多了棟四合院。
開始聽劉主任喊蘇禾禾“蘇指導”,路先生很奇怪。
商人的洞察力多靈敏,他見蘇禾禾一個年輕女人開著車,花幾萬塊買房眼都不眨。劉主任又是一副得力下屬的作派,他推斷這兩位百分百是乾私營的。
可這“蘇指導”卻又是公家單位的稱呼,好像部隊的人才這麼喊吧?
剛填辦材料時,他知道了蘇禾禾燕大學生的身份。
種種加一起,太矛盾了。
手續都辦好出來,路先生再忍不住好奇,“兩位能方便告之是做什麼生意的嗎?以後我們有機會或能合作一二。”
劉主任看向蘇禾禾,這樣的事兒,他不會自我主張。
路先生這樣的人,將來都是商界大佬,指日就可騰飛。他們舊家族積累和手握的人脈,是不可想像的。
不用往遠了說,明年瀾城特區成立,政策一路向好,之後路先生這樣的人,輕易是結交不上的。
蘇禾禾心裡一動,多條人脈總是好的,笑道,“沒什麼不方便的,一支各地演出的文藝團隊,一家高考輔導培訓機構,小本經營,讓路先生見笑了。”
一名在校大學生,在時勢還不明朗的情況下,敢邁這麼大的步子,路先生自己都沒這個魄力呢。他和他的家族還隻是在整合資產,在觀望時機呢。
說到演出隊,他想到前陣子在申城看的演出,確實大有可為。
“小蘇同誌,我知道一個高水平的演出團體,我記得好像是汝城軍區文工團駐燕城的分隊,他們的表演形式你們真可以借鑒學習一下。他們兩次來申城演出,場場都是爆滿,黃牛票都炒到五塊了,還有人搶不到。我兩次都去看了,一點不誇張的說,港區那邊比之都頗有不如。電話裡我跟那邊的親朋說,他們根本不信內陸還能有比港區更時髦的歌舞表演。真想哪天能互通有無,讓事實給他們開開眼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