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朋友一生(1 / 2)

無論魏晉 九州月下 6547 字 6個月前

310年匆忙地過去一半,七月時, 匈奴折騰了半年的皇帝劉淵終是沒能向天借來五百年, 在未能建立一個大帝國的遺憾裡駕崩。

而他臨終前, 大約是病糊塗了, 把後事安排的一塌糊塗。

可能是儒家文化對他影響太深,這位血統純正的匈奴人遵循嫡長子繼承製, 把王位給了自己的長子, 但他疼愛自己的三兒子劉聰,加上劉聰功勞很大, 於是他把治下的胡漢分割, 將大單於之位給了劉聰。

嗯, 翻譯過來,就是政治權力給了長子, 軍權給了劉聰。

這種騷操作,簡直堪比當年想把趙國分割成兩半,兩兒子一人一半的趙武靈王。

孟嵐還收到消息, 劉淵死前把兩個兒子的手放到一起,希望他們兩兄弟能齊心協力,守望相助, 建立大業。

可惜他的兩個兒子都不領他的情, 這老的剛剛咽氣, 屍體還放在棺材裡沒有下葬, 長子劉和剛剛座到皇位上屁股還沒熱, 就已經下令去捉拿劉聰, 同時殺了自己的另外兩個弟弟。

劉聰是打下匈奴半壁將山,豈是個軟柿子?

兩人一番同室操戈,不到一周,劉聰就打進了皇宮,把自己的皇帝哥哥送去父親身邊進孝了。

劉聰繼位,立刻便對兄長的勢力一番大清洗。

這消息掩蓋不住,很快,並州刺史劉琨覺得看到了剿滅匈奴的希望。

他是個行動能力特彆強的人,立刻便激動起來,親自來尋魏瑾。

他希望魏瑾能說動拓拔鮮卑出兵,同時,他會聯絡洛陽的東海王,一起出兵,到時,並州軍從東、鮮卑從北,洛陽從南,三方同時,夾擊匈奴,必能取得勝利,一解匈奴之患。

魏瑾讚同他的計劃:“不錯,匈奴西方是黃河天險,奔騰洶湧,到時,必讓他們無路可逃。”

黃河的東線那條分割出陝西和山西的河岸,都是如同壺口瀑布那樣的急流險灘,基本不可能讓大軍渡過。

隻不過……

魏瑾悠悠道:“請動鮮卑必然代價巨大,不可輕動,世叔不妨先去信一封,詢問東海王可願出兵?如果連事主都不願,光你我心急,亦是無用。”

劉琨微微一笑:“匈奴是逆賊之首,又豈會放過這敵軍內亂的大好機會,放心,他必然會出兵。”

說罷,便告辭離去,聯係東海王,隻有他親自出麵。

魏瑾輕輕抿了一口新茶,微微歎息。

……

一如曆史記載,總領西晉大權的東海王拒絕了劉琨南北夾擊的提議。

明麵上的理由是糧草緊缺,但實際上,大家都看得了來,這個在諸王之亂中活到最後的老頭,已經越來越控製不住晉朝這破舊的大船了。

從他扶持新帝的四年來,諸地叛亂四起不說,他還和大將苟晞、徐州的周馥等大將撕破臉皮,更因為殺了小皇帝的親信,而與朝臣離心——當權臣能當到他這個份上,也算是曠世的人才了。

所以,東海王手上的十幾萬兵馬是他最後的底牌,全部身家的保證,見過匈奴威勢的他不能、也不敢將這張底牌打出去。

若是贏了,或許能讓晉朝的局勢漸漸安穩下來,但勢力大損的他,絕對不會有好下場。

所以,便是劉琨反複來信,甚至親自前來說服,東海王還是堅決地拒絕了劉琨的提議。

劉琨隻能哀歎著回了上黨,對著魏瑾一番哭訴,說儘這世道報國無門的苦。

魏瑾隨口安慰他幾句,就以公務繁忙為由,把他趕走了。

她可沒空當人的心理顧問。

上黨上半年因為蝗災GDP沒能保持穩定增長,下半年還準備努力補回去呢。

還有秋收要到了,這種哪個不比打匈奴重要?

-

因為蝗災,上黨雖然保住了大部分糧食,但種的麻損失慘嚴重,布匹產量驟然下降。

好在這個時候,來自渤海郡的棉花在八月下旬時,順著逆行而上的船隊,送到了上黨。

產自印度的短絨棉。

這是一種劣勢,越短的纖維在紡線時,紡出的線越粗,蠶絲織品能那麼輕薄,什麼一件素紗衣四十幾克,能折疊放進火柴裡,靠的都是蠶絲纖維的長度超高。

但這種棉雖然質量一般,產量卻能把麻碾壓到海溝裡,絨短就織不了細線沒關係,農人們買衣服追求的從來就不是輕薄,人家要的是厚重、耐磨、保暖!

所以,上黨的紡織玩家們開始進行了另外一項紡織業的革命——混紡。

反正不浪費原材料就是。

相比麻與絲抽纖維的複雜工藝,棉花處理起來非常容易,隻要將棉籽除去,再將棉花梳得蓬鬆,就可以直接上紡紗機,水利紡機麵前,再多的原料都是紙老虎。

很快,大量上黨棉就開始占據市場,這種透氣親膚的材料,對麻就是全方麵的碾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