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析荊州形勢的時候, 肖曉曉就饞陶侃這個人很久了, 她身邊的團隊也對陶侃做出了分析,然後便很快明確了一點,陶侃對晉元帝的忠心, 可能並沒有多少。
或者說, 魏晉南北朝這三百多年裡, 對帝室忠心的基本就沒有幾個。
追根溯源, 九品中正製基本上讓晉朝的官吏處於一種父死子繼的狀態——從父親手上接過職位的二代三代四代們, 隻會把職位當成父親給了遺產, 而不會去感激國家給了他重用。
寒門更不必說, 才華高如陶侃,當年在張華手下當尚書郎時, 也被諸世家鄙稱為“小人”,如果沒有亂世來給他拖展才華,那麼, 在張華這個靠山倒下後, 他可能一世都隻是白丁。
再加上魏晉之時,南北十六國加起來差不多有一百四多個皇帝, 人均兩年都不到, 說忠心有點太奢侈了。
所以她才專門到武昌外不遠的地方來守株待兔。
事情也正如她所料, 不過半個月的時間,陶侃便收到消息,親自前來。
石陽峒依山靠水,這些時日裡, 肖曉曉在這邊經營了一個集市,主要是賣些鹽來交易山貨,她教授了這些人怎麼辨彆藥材,同時還打劫、不,是肅清了周圍一些小的水匪,連人帶巢穴一窩,獲得了幾條破船,可以用來在長江上擺渡送貨賺點錢財。
一名高大的老人帶著侍衛,騎馬來到這處集市。
地方狹小,攤位密集,他們在隻能市外下馬,走入其中。
這裡除了賣鹽,還交易一些麻布、藥品,但更重要是,這裡有一位少女坐在高台上,和台下的人高談闊論——這難道是在談玄?
陶侃微微皺眉,他是很不喜歡談玄之風的,奈何若不談玄,便很難在如今的官場上立足,但聽聞北方渤海公以才乾實學論為重,她之手下,當不會談玄才是?
他不由得靠近了些,才聽清這女子說的是何。
“這大肚病呢,主要防治,便要看周圍水域有沒有這種小螺——這小螺會在身邊水中放出水蠱,人畜觸水便得……”肖妃在台上認真給他們講解衛生知識,“所以,一但在取水之處看到此物,必不可用手觸碰,儘量用長鉗毀去。”
她在身邊的黑板上畫出水,然後在水裡畫了釘螺,又在螺上畫了小蟲,以箭頭的形勢給他們講解怎麼防血吸蟲病。
她說的簡潔易懂,清晰明了,又講解不用太過擔心,隻要常常喝熱水,收集肥料漚肥就好。
沒辦法,南方的瘟疫就是人口增長的最大障礙,這裡的人不懂這些,把這些都統稱為瘴氣,推廣防疫對增長人口,收攏民心都是有很大好處的。
講完這些,肖妃還把這些知識總結成順口溜,讓人記下。
這些人都聽得非常認真,認真到陶侃都困惑自己以及前的話為什麼這些蠻人就聽不下去呢?
但很快,他就知道這些人認真聽的原因了。
當肖妃確定他們都記住這些知識後,滿意地宣布今天的課堂結束了。
這些人都努力地鼓掌歡呼,然後一擁而上,去旁邊的一名青年麵前,排起隊來。
青年麵前放著一個大麻布口袋,拿著小巧可握掌中的戥秤,給他們挨個稱了一撮灰色的粉末,用細紙包著,聽著蠻人背會了順口溜,便一份分發出去,這些蠻人興高彩烈地收了起來。
“這是什麼?”陶侃問旁邊的一位蠻人攤主,後者正在侍弄麵前的幾塊野草根,將上邊泥土摳掉。
“那是藥粉,能止水疹之癢,”蠻人有些羨慕地答道,“肖姑娘說了,願意聽她講座的,隻要會背她講的東西,就能免費領藥,不過隻能領一次。”
陶侃一時忍不住大為心動,他年輕時做魚梁吏,常年在水邊,生了水疹,一但發作,恨不得將那塊皮摳下來,他不怕戰場上的刀兵,卻常常被這小病折騰得難以安眠,同時也明白了為什麼這些人會認真聽——山蠻居於洞穴,潮濕炎熱,極易生疹。
他本是博文強記之人,肖姑娘講的什麼都記住了,於是排在隊伍後邊,也上前去領了一份。
他雖年老,卻氣質不凡,分藥的青年多看了他一眼。
領了藥,陶侃緩緩走到正在擦木板的肖曉曉麵前。
美如芙蕖的姑娘轉頭看他,微微一笑:“閣下天人之資,非凡也,不如一述?”
陶侃心中了然,淡淡道:“當如此也。”
……
肖曉曉帶著這位老人走到自己的臨時居所外,這是新建的房子,依山而建的雙層木樓,還散發著新鮮木材的清香,客房之中擺著桌案和草席,那位跟來的青年很自覺地出門煮茶。
陶侃看著這位和渤海公年紀相差無幾的女子,微微一歎:“渤海公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