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夫人”愛娃·勃勞恩用風輕雲淡的口吻又爆一劑猛料:“《國家榮耀:大戰役》的首映日被元首定在了11月9日。”
“啊,‘水晶之夜’紀念日。”女導演萊妮·裡芬施塔爾反應自然,完全看不出一絲異樣。
水晶之夜(the night of broken gss),又譯“帝國水晶之夜”、“晶瑩透明之夜”、“碎玻璃之夜”、“全國砸玻璃窗之夜”、“十一月大迫害”等,是指1938年11月9日至10日淩晨,希特勒青年團、蓋世太保和黨衛軍襲擊德國和奧地利的猶太人的事件。“水晶之夜”事件標誌著納粹對猶太人有組織的屠殺的開始。
這個稱呼在德國一度被一些人認為是冷嘲熱諷和道德上的問題。事實上,這場暴力不僅僅局限於猶太人的財產,它是納粹領導發起的,但是由黨的準軍事組織和其他德國人在地方上和地區上執行。這一夜僅砸毀的玻璃,損失就達600萬馬克。其價值相當於比利時全國半年生產玻璃的總值。納粹暴行導致了大約7500家猶太企業和1200多座猶太教堂的被摧毀。大約1000至2000名德國猶太人被謀殺,還有3萬名被綁架。這場暴力迫使成千上萬的德國猶太人逃離家園。
“水晶之夜”事件很快傳到了世界各地。美國為此事件召回了駐德國大使,許多國家的政府也選擇與德國斷交以示抗議。《紐約時報》等媒體為這個事件創造了一個新名詞“反猶太主義”。“水晶之夜”事件發生後的第3天,1938年11月12日,納粹德國的多名部長就在納粹二號人物戈林的召集下,製定出剝奪猶太人尊嚴和權利的措施。具體內容包括:迫使猶太人把焚毀的教堂清除乾淨,修成停車場供德國人使用;強製每個猶太人佩帶有“j”字母的侮辱性標記;甚至還強迫受迫害的猶太人向納粹賠償10億馬克。這些措施使得猶太人的生活陷入了絕境。
1939年9月,納粹德國侵占波蘭,大肆殺害猶太人。1941年春天,納粹頭目策劃進攻蘇聯的同時,也在策劃對猶太人的種族屠殺。這項任務擬由黨衛軍的保安處和秘密警察組織的特彆行動隊來完成。1942年1月2日,在柏林萬湖旁邊的一座彆墅裡,納粹秘密警察頭子海德裡希召集了包括蓋世太保頭子繆勒在內的14個部門的高級官員,研究布置了大規模係統屠殺猶太人的計劃。會議通過了“最終解決”方案,就是把猶太人運到東方勞動,“其中大部分毫無疑問將通過自然減少的方式消滅”,“對於最後留存的抵抗最強的那部分人,必須以相應的方式處置”。“萬湖會議”後,納粹開始全麵實施這項龐大的殺人計劃,出現了像奧斯維辛集中營那樣采用毒氣室、焚屍爐成批屠殺猶太人的地獄。根據當時負責搜捕和消滅猶太人的納粹高官艾希曼後來供述,那時死於滅絕營的人有400多萬,被用其他方式殺死的人有200萬。而且絕大多數是猶太人。
1938年11月9日這一天,不僅僅是紀念納粹暴行的開始,更是紀念歐洲猶太人大屠殺的開端。51年後的1989年,同樣是11月9日,柏林牆倒塌。但因為“水晶之夜”的“羞恥”,德國政府將統一紀念日定在了每年的10月3日。
很認真的觀察女導演萊妮·裡芬施塔爾的反應,“第一夫人”愛娃·勃勞恩徹底安心:“萊妮,關於政治,我們都不懂。關於電影,我相信包括元首在內,沒有人能比你更懂。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做,是帝國戰車所向披靡取得成功的關鍵。拍攝一部曠世巨作,就是帝國鋼鐵《意誌的勝利》。”
“一切為了元首,愛娃。”女導演萊妮·裡芬施塔爾擲地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