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領著眾人,林寧一一介紹道,這邊的住處,林寧考慮到每個人的喜好,特彆把命名權交給他們,他們一家四口住的地方剛好承接著顧家夫妻倆和林家一家三口的院子,前後都是相通,四老想要來看孩子,也就是抬步腳的便利。林寧待兩家父母都是一般用心,考慮到公婆比父母外出更多一些,才把中路前院留給顧家夫妻倆,後院留給阿爸阿媽帶著阿修。
東路為尊,接連兩處大一些主院還帶跨院的布局,建的時候林寧就是做客院考慮,顧家二叔三叔一家全到都能住得下,西邊也同樣沒有厚此薄彼,林寧是給顧盛夏一家和白軍一家留著的,這四個院子都有單獨出口,既方便出行,向裡麵又不影響園子裡互相串門互動,寬敞又方便。
一眾人看下來,儘皆賞心稱讚,“這感情好,沒事到時候過來多住住,這邊休閒放鬆可是個好地方,出門就是果樹園,等到過兩年果樹都掛果了,那可真是在家門口就能吃喝不愁!”顧盛夏和葉楠兩人四下一看,還有他們的院子,頓時滿眼歡喜。“這名字我們可要好好想想,這麼好的地方,可不能毀在我們手裡,怎麼也要彰顯彰顯我們的文化水平才是!”當然,這是逗趣的了。
“無論叫什麼,自己住著舒服就行。我看啊,我們住的地方采菊院!”顧振華和袁秀琴夫妻倆稍作商量,給他們院子訂好了名字。隻看孩子們的安排和用心,兩老就十分受用,孩子們走哪都考慮著他們,待到他們退休之後,在這裡過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含飴弄孫的美好生活,可是真真的不錯呢!
這比他們一些同僚,兒女大了都相繼搬出去,京都東南西北的分散著,雖然在同一個城市,但是三兩個月不一定能見一麵要親近太多!孩子們掛念著他們,一個月中阿寧帶著孩子們總有兩三次回去看看他們,之前在市區有學業的時候,隻會更多。
他們雖然因為少秋的職業問題,而不得不分隔兩地,但是平日裡孩子們還是儘可能的抽時間承歡膝下,現在更是為了他們一家人方便在一起,為了一家人的生活便捷安康,阿寧生生的打造了這一片的生態園子,孩子們的用心,他們儘皆看在眼裡,有兒有媳如此,他們還能夫複何求?
“這名字可真不錯,正應了這邊的田園風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我還在想著東路的客院叫什麼,剛好東籬院和南山苑,順口又和諧,爸媽,您們這是有大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