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預防兩個孩子有可能存在的性彆意識差錯,特彆是西西,平日裡接觸的都是小哥哥們,又有著和親哥哥東東一樣的小臉,最容易出現性彆混淆,所以早早地在兩個孩子兩歲左右開始有明顯性彆意識出現的時候,就開始慢慢的著手兩個孩子的細節改變,讓兩個孩子明顯的意思到,他們的性彆不同,男女有彆。
林寧沒有任何重男輕女的想法,兩個孩子都是她十月孕育出來的寶貝,她是一樣的疼,但是男女意識這一點兒,卻是要讓兩個孩子有著清晰的認識,不能讓兩個孩子出現性彆混淆的。不然就像後世見到的那樣,無論是男孩太娘,還是女孩太爺們,都是無法大同於社會的異類。
她不限製兩個孩子自後性情發展,標新立異,那是個人喜好問題,但是成為異類,男不男女不女的,這就是林寧無法接受的審美了。是以,及早防禦,兩個孩子不懂事的時候,給兩個孩子穿一樣的衣服,保持一樣的發型那是好玩,但是兩個孩子性彆意識形成的關鍵期到來後,林寧就不再做類似的舉動,兩個孩子的衣服或許是同樣的質地顏色,就像這一次一樣,但是在發型衣服細節方麵,林寧都特意彰顯出不同之處,讓無論是兩個孩子,還是其他人,都可以分辨出兩個孩子。
兩個孩子的書包,林寧也十分有不同,東東的是和衣服一樣的海軍藍色,西西的就則是小女孩都喜歡的粉色,還印有小貓圖案,格外的可愛一些。
“我要上學校,背上小書包啦啦啦!”換好衣服洗漱打理完畢,西西就第一時間拉著小哥哥背上了放在臥室桌子上的小書包,哼著剛學會的歌兒,蹦蹦跳跳的往樓下跑去。
“下樓梯慢點兒,西西不要蹦,東東牽著妹妹!”看著性急的西西拉著東東一溜煙興匆匆的出了房門,林寧不由在後麵慢了一步跟上,揚聲囑咐道。
樓下,今天是兩個孩子上學的日子,也算是這個月份家裡的大事情。作為一家人關注的重點,兩個孩子第一天入學這一天,不光是林寧和袁秀琴婆媳作為媽媽和奶奶,以及林父林母作為姥姥姥爺放在心上,就連平日裡可以用日理萬機一樣繁忙的顧振華和顧少秋,都一樣因為家裡期待的氣氛,關注著這件事情。
甚至在這一天到來之際,特意留步,預留了一定的時間先不去軍部和軍區,準備親自送兩個孩子出門到幼兒園附近再出發。畢竟,軍區大院的人沒有不認識兩人身份的,兩人真正踏入幼兒園送孩子上學太過興師動眾,但是作為爸爸和爺爺,他們有怎麼會願意錯過孩子們這樣重要的時刻,所以,兩人選擇了這樣折中的參與方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