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年注定是繁忙的一年,待兩個孩子的鍛煉習慣成自然,林寧關於九二年的規劃,也在一步一步提上日程。九二年的滬市證券交易所成立,票證和原始股林寧肯定不會錯過這個好機會的。但是該怎麼投入,林寧還是要有個比例的。若是說最開始,林寧最期待的就是這一次的滬市證券交易所成立,這其中的股票認購證是一個很好又正當的賺取資金的機會,其中的利潤空間,高達不可想象的地步。
在最開始,誰也不知道,那小小的股票認購證會有那麼高的收益。但是這個是由於目前的時代和政策造成的奇跡,是國家對於股票認購從國民不認同到認同轉變的一個刺激點,時勢造就傳奇,托前世的福,林寧能夠洞察這一點兒占據先機。作為一個前世吃筆杆子飯的人,多少人都希望能夢回這個時代,親自參與這場盛事,這一生足以躺贏。
隻是,林寧已非當年吳下阿蒙。在她最初醒轉後世記憶,家中瀕臨絕境的當年,林寧是迫切想要有這樣賺錢累積資金改變家庭條件的機會,但是從六年走到如今,整整六年的光陰,林寧也已經暫居到一個新的高度。她對數字的那份敏感,讓她先一步在國際股市站穩腳跟,累積了原始基金,再一步一步由虛擬的股市,到實際的股份基金投資,她的格局,也不再是當年那個急需要用錢的小姑娘心裡。
當然,這樣的好機會,林寧也不會傻大方的放棄,但是其中的度,林寧要做個把握。國家是因為鼓勵國民踏出那一步,激發國民對股市和證券所的認可,才有了股票認購證和原始股的奇跡,有了那句九十年代隨便買買股票就能發了這句經典俗語的輝煌。如果林寧仗著自己那點兒先知先覺,大肆投入資金,那麼反而是對市場的衝擊,若是她以絕對的資金達到市場的飽和點兒,政策還會不會有這樣的好機會,那就不一定了。
所以,對於今年這場盛事,林寧是抱著不可錯過的參與態度,她的準則是適當投入,見好就收,周邊最親近的人適當預估建議,諸如顧盛夏,阿爸阿媽都多個資金來源,日後生活也能手頭更寬裕一些。
甚至因著顧家的身份,林寧的資金動向和決策還不能太過高調了,畢竟凡事都有個度,適當的資金投入,可以解釋成她對國家股市的認可,以及對國內未來市場的看好。但是若是太過篤定的話,不免會讓人懷疑,是不是顧家有什麼n消息,以及未來可能會存在對顧家的攻殲,那就得不償失。真想以此賺取大額收入,不如看國際市場的東西,賺外國人的錢,心安理得,理直氣壯。
當然,除了這場盛事,九二年還有一個最大的盛世,無疑就是蘇聯解體。九十年代有句老話叫做倒了蘇聯老大哥,富了倒爺第一代。這個時候參與進來的那些國際倒爺,少則成了百萬千萬富翁,多則有少數人成了資產大鱷,原始累積資金,就是這邊境線上來回累計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