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良駿對於娶吳杏娘這事倒是上心。
他讓吳老二去府衙報信,請求縣令幫他給定遠將軍報信,讓定遠將軍派人過來接他。
順便將自己被救後定親的事,一並告訴給定遠將軍,讓對方送聘禮過來。
梅良駿行事妥帖,為人正直且光明磊落,這風度舉止讓村裡人都高看了一眼。
察覺到梅良駿的靠譜後,大家對吳杏娘也更加信任。
都覺得這是因吳家村貞潔牌坊庇佑,才得到的福澤。
畢竟若是沒有這個牌坊,那小貴人也不會想著迎娶吳杏娘。
從此後,村人對牌坊也更加重視。
這件事很快就傳到知府耳中。
多年來,上麵一直在宣揚牌坊的好處。
可這牌坊畢竟是個死物,真正的好處誰都沒見過。
於是,知府隻略微一思索,便將這樁婚事報了上去。
陛下原本就對牌坊這事盯得緊,相信這奏折一遞上去,這兩人便會直接被立成典型。
定北將軍常年鎮守邊關,手中握有大魏兵權。
他這一道折子上去,不但討好了陛下,還能和定北將軍結個善緣,何樂而不為。
於是,知府一邊修書定北將軍,另一邊上書皇帝,立誌於將這段故事寫得可歌可泣...
可還不等折子送到京城,定北將軍過來送聘禮的人便過來了。
而且他們這次過來,還打算將梅良駿和吳杏娘一並帶去邊城完婚。
雖然知道對方不是騙子,可畢竟是成親這樣的大事。
吳家村的幾個長輩,決定陪著吳杏娘一並過去邊城送嫁。
梅良駿非常尊重這些族老的意見,當即命人備好馬車,將吳家村的人一並帶去邊城。
原想著大家一起上路能熱熱鬨鬨,誰知剛走到半路,梅良駿便收到定北將軍催他回去的消息。
好在他惦念著未婚妻的安全,將身邊伶俐的小廝留了下來,專門伺候吳家村的一眾長輩。
馬車就這麼一路走到邊城。
臨進城之前,族老們在小廝的提醒下忽然想到,他們這是送嫁,必須要用紅轎子將人送進城中,否則就不算一個完整的婚禮。
吳家村本就重視規矩,當即讓小廝找了頂紅轎子回來,讓吳杏娘換上嫁衣坐進去。
轎子就這麼一路招搖的被抬進城中,引得不少人過來圍觀。
族老們的臉上滿是喜色,因此並未看出,大家的眼中流露出的並不是豔羨,而是疑惑與驚恐。
吳杏娘還是第一次被這麼多人圍觀,羞臊中還帶著絲歡喜。
小廝將人送到城中最大的客棧,說了句要回去複命,之後便匆匆離開了。
想到梅良駿曾經答應過,進城三日後便成婚的事,吳杏娘心中滿是期待,一遍又一遍的撫摸著自己身上美麗的嫁衣。
誰想這樣的好心情並沒有持續多久,當天晚上,吳杏娘便被人搶走了。
原來,這裡是鄭王爺的封地。
鄭王爺是興正帝的十四叔。
由於當初沒有卷入奪嫡之戰,而是早早的向自己的皇帝爹請了封地,因此鄭王爺一直在封地上過著滋潤的小日子。
封地上的稅收不少,鄭王爺在這裡吃香喝辣,成功將自己過成了土皇帝。
可隨著年級越來越大,他的行事也越發沒有了章法。
眼見著自己的身體情況大不如前,有幕僚給鄭王爺提了一個搜腸刮肚都想不出的好主意:采補。
可這種補,也不是普普通通的采法,一定要有特定的儀式。
幕僚是個非常有智慧的人,在他的提示下,鄭王爺得到了靈光一閃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