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九章
裴靜姝知道生產隊的錢肯定是不夠的,所以她也和蕭長風、羅小慧協商了, 這條路就從他們飯店的營業額中抽取一部分, 剩下的讓生產隊出一部分, 如果隊裡有人願意捐款, 到時候也他們的名字和捐款金額刻在路碑上。
這個年代的人們還是很信奉這些功德,而且都把捐贈人和金額刻在路碑石上了,誰人捐了錢, 捐了多少錢, 路過的人一看就了然。
時下的人都愛麵子,一個生產隊的人都認識,大家肯定也不好意思不捐, 就算捐錢肯定也不好意思捐一分兩分一毛兩毛, 畢竟承山大隊現在人人都能吃飽飯, 還有小錢賺, 太過吝嗇會被人背後指點。
裴靜姝把她的想法和隊裡的乾部們說了, 這幾個乾部都很高興, 這也確實是最好的辦法。現在承山大隊的路被人踩壞了, 就連本生產隊的人要出入也很不方便。
劉支書等人都是行動派,很快就召集大家開了會議, 說了修路的事。劉支書的兄弟劉廚子和侄兒劉興憑著一手好廚藝做出的素炸丸子在整個河坎鄉都很有名, 隻是他們每天都要背一隻沉沉的爐子去集市上, 也是吃了許多苦。如果有公路, 他們也可以搞一輛簡單的手推車, 到時候把菜、油和爐子、鍋等全都放上手推車上, 也可以省許多事。
生產隊裡大部分人還是持讚同意見,隻有少部分比較固執的不同意。
不過集體社會也有集體的好,那少部分人的意見最終還是左右不了要修公路的決議。
蕭長風和劉支書等人去石場聯係了石塊的價格,又定了石塊的用量,讓石場和蕭長風一起拉去修路。彙水縣這個地方沒有挖掘機,裴靜姝也不知道這個時代有沒有那些先進的機械,聽說河坎鄉唯一的那條路也是大家用鋤頭等傳統工具修出來的。
為了提高效率,生產隊給修路的村民們下達了每天的任務量,完成了也像記工分一樣記在本本上,等到月底再結算。
不過從河坎鄉到金溝村要穿過另一個生產隊,劉支書等人又和隔壁生產隊說了修路的想法,隔壁生產隊也答應了讓他們占修路的地,但同時也有幾個附加條件,第一個就是要讓裴靜姝今後同等地給他們提供豬飼料。看著承山大隊每年賣那麼多豬肉,誰不眼紅?
第二個條件是公路必須通過他們的養豬場和倉庫,大概也是考慮到運輸方便,現在種地並不免糧食稅,雖說比起封建時代,現在分攤到每個人頭上的糧食稅收得也不多,但一個生產隊集中起來,那還是不少。
生產隊為了避免一些家庭一點人力和錢財都不出,隻會坐享其成,就規定了生產隊裡捐款數少於五十塊的每個戶頭至少要出一個勞動力修路。顧大娘一分錢沒有出,自然也逃不過修路的命。
不過總的說來生產隊幾乎家家戶戶都出了修路的人,畢竟即使現在大家能賺錢了,但要讓他們一下拿五十出來修路,還是有很多家庭不願意,生產隊裡捐十塊、二十的居多,隻有有錢又慷慨的才捐得多一些,劉廚子、劉太爺、李大爺等這幾家捐了五十以上,不過這幾家人都派了代表去修路。
隔壁生產隊也來了不少幫忙的人,一來修路是為了方便大家,二來修路也可以賺一些生活費,他們也樂意來湊個熱鬨。畢竟很多人說修路也是修德,上天都看著呢,德行修得好,才能延年益壽,才有福緣。
裴靜姝捐的錢最多,再加上她家裡沒有可用的勞動力,也就沒有去修路,裴家的竇曉霞兩口子倒是去了,因為前段時間楊孟英吵了竇曉霞,竇曉霞不想和楊孟英打照麵,隻有修路一整天都在外麵,中午也不用回去吃飯。
至於修路的夥食問題,也全都是裴靜姝這邊解決,生產隊給裴靜姝提供了部分糧食和蔬菜,不過他們提供的也都有限,裴靜姝又從農場係統裡的倉庫裡拿了一些出來,確保修路的人們能夠吃飽,餓著肚子做活也不是辦法。
聽說修路的夥食開得不錯,原本在家的人也跑出來修路了,尤其是隔壁生產隊的隊員,搞得承山大隊本生產隊的人很不爽,覺得這些人不要臉不要皮,就是過來蹭飯的。
不過大部分人還是不在意,畢竟承山大隊的人都過得比較好了,而相鄰的生產隊裡,還是經常有吃不飽飯的情況,就當接濟一下窮人,說到底人家也是出了力的。
顧明春最近一直住在顧大娘家,顧大娘雖然讓她住下了,但平時經常罵她,說她沒出息,嫁出去了還要娘家媽養。顧明春如今也沒了脾氣,她在顧大娘麵前的氣勢也矮了一截,如果顧大娘真的把她掃地出門,她就再也沒有地方去了。
顧明春的女兒豆豆已經一歲多了,還沒有斷奶,正好現在承山大隊修路,顧明春就把女兒背回竇家,讓竇母照看著,她回娘家這邊來住一段時間,這樣方便斷奶。
顧明春回來之後就和顧大娘一起去修路,那顧明春是個沒做過多少重活的,大家都要用鋤頭把一塊塊的半大石頭捶碎,每四個人一組,一小堆就是四十個工分,到時候大家就憑這個工分拿工資。
顧明春和顧大娘都想和那些比較得力的壯漢一起砸,不過她們想得美,那些得力的也要挑人,像顧明春這種他們自然也不樂意和她組隊,到時候所有的活都是自己做,結果工分還被他們分走。
李大娘在一旁看著熱鬨,就對記工分的裴小紅說道:“裴主任,顧明春來了,就讓他們一家人組成一個小隊,大家都是家庭組隊,這樣方便一家人互幫互助。”
李大娘說的一家人就是指顧大娘、顧老二、顧明春和顧小軍,顧小軍翻過年就馬上要滿十二歲了,這個年代的窮人家的孩子當家都比較早,有不少十三四歲就當家了,要是再早一些年,十三四歲就可以嫁娶,那都是老一輩人的想法。不過翻過十歲的小孩很少還能偷懶玩耍。這次修路,何太婆的孫子何江也是十四歲左右,李大娘的孫子李軍和顧小軍同歲,這幾個孩子都在修路的行列中。
顧小軍腦子不行,過來其實隻是充數的,顧老二也沒有指望他能做多少活,隻是混口飯吃而已。夏金桂和顧小偉就照顧家裡,喂豬喂雞鴨、以及打理家裡那幾份自留地等。
顧小偉原本也想去修路混飯吃,不過夏金桂現在很寶貝這個沒有變傻的兒子,舍不得讓他去那些苦力活,也一心想培養一個讀書人。
燕麗以前那麼窮苦,連一件像樣的衣服都沒有,還差點被黑心的叔叔嬸嬸賣給山裡的糟老頭,再看看人家現在的樣子,人長得比以前漂亮了,隨時都神采奕奕的,身上還有一股子知識分子的氣場。
燕麗放假之後便到裴靜姝這邊來幫忙,今年承山大隊修公路,裴靜姝這邊的人手又不夠,隊裡派了幾個炊事員過來幫忙。縱使這樣,每天要做那麼多人的吃食,還是很吃力。有了燕麗的幫襯,裴靜姝也輕鬆許多。
而在修路的現場,李大娘的話說出口之後,顧老二臉色就有些不悅,倒也不是他不認顧大娘這個親媽,而是顧大娘還帶著一個顧明春。顧小軍會有今天,顧明春要負一半的責任。
如果當初顧明春沒有威脅兩個小孩,讓顧小軍隱瞞病情的原因,顧小軍也不至於被燒傻。
不過裴小紅也正有這個意思,讓他們顧家幾個人一起做活,免得拖累其他人,顧老二雖然很得力,但是帶著一個顧小軍,這份得力也要打折扣。
顧明春和顧大娘也沒有彆的選擇,畢竟整個乾活的現場也沒有人願意和她們一起勞動,跟著顧老二,好歹還是她們本家的人。
一群人乾到中午,動作快的小組已經做完一小堆了,但顧大娘那一組卻隻錘了一小部分,就連生產隊裡幾個孩子組成的隊伍也比他們做得多。
其實平時顧老二和顧小軍跟著彆人一組的時候,顧老二也很得力,一個人能做兩個人的活,不過跟著顧明春一隊,心中始終有些芥蒂。
顧明春這一年多帶著孩子,人也變得很粗糙了,但是握鋤頭這種活她卻是很少做的,半天下來,一隻手就起了幾個水泡,又紅又痛。至於顧大娘,因為手臂曾經被曾家的人推下台階摔斷過,再加上年紀也確實大了,沒有年輕的時候那麼得力,一天下來做不了多少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