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非百忙之中抽了幾天時間,搞定店鋪事宜。租金按年算,在明星光環的加成下,還算便宜。本想買的,可人家不賣。
個體戶還沒去注冊,因為老媽還沒過來,他又花了一天做裝修設計圖,然後便是甩手掌櫃。
他存折裡還有十一萬,取一萬轉到另一個存折,然後交給倆妹子,由她們折騰去。
轉眼到了九月初。
這日上午,京台的一位副台長,帶著李沐和許非到了央視家屬院,敲開戴臨風的家門。
簡略寒暄,直入正題。
戴臨風看的明顯更深,道:“今年風向不樂觀,東搞西搞,鬨的人心惶惶。文藝界雖然寬鬆一些,但也不能太過火。不過香港的情況比較特殊,它既有西方那一套,又有我們的傳統,而且97就收回了,可以搞一搞。”
八六和八七年,有個很特殊的風潮,叫反資產階級自由化。
不多說。
“在香港問題上,內地各方麵都樂於看到互動交流,文藝界是藝術形態上的東西,交流起來更容易。所以你們提的那個活動啊,各方原則上同意,問題是具體怎麼弄?”
“……”
副台長看李沐,李沐看許非,許非道:“初步有幾個想法,第一,不局限於電視劇,電影也可以參與,因為那邊的核心力量就是電影。
時間以一周為佳,少了說不透,長了人家煩,名字可以叫‘京港兩地影視文化交流周’。”
“嗯,京港這個說法好。現在有些人中港中港的叫,根本錯誤的嘛!”
戴臨風點頭,道:“不過讓電影界參加,那攤子鋪太大了,操作起來比較困難。”
“我就提提想法,具體您幾位斟酌。”
許非繼續道:“第二,期間設置一些環節,座談會啊、觀眾見麵會啊、看片啊等等。其實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媒體得跟上,天天有新聞,得讓外界知道我們在乾什麼。如果關起門自己弄,那毫無價值。”
“第三,不是走形式,真要學東西。我就一直想,咱們能不能選幾個人,委派過去學習。因為武指這東西,就得靠經驗往上堆,不是光聽課就能學明白的。”
“委派學習……難啊!”
仨人都搖頭,香港還沒回歸,等於委派去境外學習。
你要說去搞個活動,參加個比賽,那還行。可學習不是短期,一年半載,三年五載,你特麼不回來咋辦?
許非也清楚,又換了條路子,“那能不能搞一些合拍片?電影咱們管不了,合拍電視劇總可以吧?請幾個技術工種過來,幫忙指導一下,這也是學習。”
“這個……”
戴臨風忽地站起身,在屋裡走了幾圈,興奮道:“可以,完全可以!兩地合拍電影從《少林寺》就開始了,電視劇卻還沒有過!”
話說改革開放以來,兩地在電影方麵的合作一直很頻繁,像《少林寺》、《垂簾聽政》、《火燒圓明園》、《似水流年》、《木棉袈裟》等等,都是不錯的作品。
倒不是香港電影人多喜歡內地,一是有政府推動,二是內地有大好河山。
而電視劇起步晚,也沒人想到這個。
許非提出想法,是因為那邊的影視人才確實牛,牛就學嘛。但他可不想請香港演員,那都是大爺,就盯準技術工種了。
這跟早期的合拍劇恰恰相反,人家就請演員,覺得有港台演員加盟特高大上。
至於戴臨風如此激動,是想到了《三國演義》。
《紅樓夢》完成之後,央視下一步就是將《三國演義》搬上熒屏。就在前不久,戴臨風召集各方開會,定下改編三國的方案。
在曆史上,因為後來傳出了福建電視台、孫道臨、乃至日本都記預備拍三國的消息,此計劃中止。
可由於種種原因,各家都沒能實施,央視才重啟三國項目。
當然戴臨風現在不知道,就想著這種帝王將相,戰場廝殺的戲,若能有高級人才輔助會更好。
說句題外話啊,當初給《三國演義》定下“武戲文唱”的調子,就是二逼。
總之,仨人在戴臨風家裡呆了很久,許非提了不少東西。
因為真要到雙方商談的環節,他就沒資格參加了,那都是大佬的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