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
許非默默豎了根大拇指,牛啊!
這個關係的精髓就是:白蓮花麵對兩個人的同時追求,選擇了好看的那個,老實人雖被拒絕,但癡心當舔狗。
好看的男人發達後,甩了人老珠黃的白蓮花,去尋找自己的初戀。
老實人依舊當舔狗。
“大家有什麼想法?”李沐問。
“我先琢磨一下背景啊……”
汪朔道,“在那個時期工人最乾淨,王滬生家庭成分不好,他是因為喜歡劉慧芳而追求,還是因為階級身份而追求。”
“都有,這叫人財兩得。”李小明道。
“所以他後來平反,又看不上沒文化的劉慧芳,找尋真愛去了?”
“對。王滬生是個非常自私的人,他喜歡劉慧芳是真的,喜歡情人也是真的。他永遠忠於自己的感覺,樂於享受,吝於付出。”鄭萬龍道。
“那還有點意思。”
汪朔叼著煙,嘴上說有意思,心裡已經不在這了,覺著這戲沒勁。
許非想了想,忽然開口:“大家對各人物的結局怎麼看?”
嗯?
陳長本和鄭萬龍一愣,這幾天他極少說話的。
“結局?具體說說。”李沐道。
“一個人物想立住,首先性格要飽滿,這個過程蘊藏在故事中。隨著情節發展,觀眾慢慢去了解,哦,是這麼個人。
但結局不同,人物的結局,是我們創作者的態度。
比如一個壞蛋,花費很長篇幅去體現怎麼怎麼壞,但最後被好人乾掉了。這是我們的態度,邪不勝正。
再比如,好人被乾掉了,壞蛋得意洋洋,風生水起。這也是我們的態度,或者悲憤,或者絕望,或者乾脆就認為,這特麼就是世道!
所以我想問問,這幾個人物的結局如何?”
“……”
大家陷入思索,一時沉默。
這個問題,相當於整部劇的核心思想,就是輸出什麼樣的價值觀。
許非實際在問:劉慧芳會不會一直忍受?王滬生會不會一直辣雞?宋大成會不會一直當舔狗?
後世提起《渴望》,總有人說三觀辣雞——說這話的肯定沒有看完整。
因為在結尾,王滬生幡然悔悟,請求複婚,劉慧芳沒有答應,與她之前相比這就是一種進步。
宋大成也沒跟媳婦兒離婚,說我們重新來過。這也是一種態度。
但是,還不夠!
創作者畢竟有局限性,他們有突破的地方,也有貼合時代的因素。
劉慧芳總體來說,還是在逆來順受,犧牲奉獻。
“那你說說,該怎麼結局?”陳長本皺眉。
“嗯,高屋建瓴一下。”鄭萬龍笑道。
“結局我想不出來,我聽了這幾天,就覺著狹隘了點。苦情戲可以,悲劇更容易感染人,但要注意一點,不能為了悲劇而悲劇。”
許非瞅了瞅兩位前輩,道:“《阿信的故事》都看過吧?
7歲當女傭,累的要死要活,被父親毒打,又碰到地震、戰爭,企業破產,丈夫自殺,兒子戰死……
再苦能有阿信苦麼?那是集世間悲慘於一身,達到巔峰的。
看的時候在流淚,流過之後卻有一種向上的勁頭,因為阿信有自己的人生目標,她不是糊裡糊塗的活著。
我們拍一部劇,讓人受罪,忍受,又受罪,又善良……這樣可以,但人啊,得是往前走的。”
(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