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聽李老師的劇本,感覺後麵劉慧芳的戲份太少,而且從頭苦到尾。最初探討的時候,我就說過,可以苦,但基調應該是積極的,給人一種生活的勇氣和動力。
所以我完成的這部分內容,大概講劉慧芳離婚之後,又沒了工作。兒子被王家占著不放,隻有一個多病多災的養女。
記
這種時候,經濟來源是關鍵。
故事的背景應該到了八十年代初,改革開放,新思潮湧動。我們既然橫跨十幾年,為什麼不展現一下呢?
比如劉慧芳為了生活,不得不在歧視中去擺攤,賣一些自己做的小玩意兒。
她會做些小買賣,賺了些小錢;她會認識一個新角色,一個男人,有趣且溫暖。
她善良到軟弱,但生活讓她堅強起來。她有了新的愛情,苦儘甘來,不再是‘養兒子’似的婚姻。”
“哈哈,養兒子!”
底下有人笑。
“誒,不要笑。王滬生這種哥們誰攤上誰死,隻有他媽能受得了,所以他就得找個跟他媽似的媳婦。”
許非一本正經,道:“大概走向就是這樣,劉慧芳結局是幸福的。”
“……”
李沐記錄了滿滿一頁,道:“好了,其實很簡單,一個是從頭苦到尾,就是讓觀眾哭。一個是苦儘甘來,幸福美滿。
大家說說吧。”
“不一定非得苦情戲才能讓觀眾哭,人的那種堅強勇敢,一樣可以產生共鳴。”
“我堅信善惡有報,王家不是東西,最後卻兒女雙全。劉慧芳善良一輩子,最後啥也沒得到。這種劇播了,就算老百姓愛看,我也怕文藝界戳我們脊梁骨。”
“我覺得前人經驗最可靠,《一剪梅》已經證明了觀眾喜好,沒必要冒險。”
“不是要開大會麼,要不跟同行一塊討論討論?”
“瞎傑寶扯,自己的本子給彆人看?”
“好了,表決一下吧,從頭苦到尾的舉手。”
一小半。
“苦儘甘來的舉手。”
也是一小半,但明顯多幾個,剩下的棄權。
“好,劇本大方向確定。小明、小許,你們倆儘快溝通,拿個完整的出來。然後《渴望》的主創成員,我先說一下。
“製片主任,於普。”
不出意外,於普是中心的第一製片,主任。
“導演,我提議魯老師擔任。”
“同意!”
“同意!”
“編劇,就是你們倆署名。老鄭做監製,攝影畢建華帶一組……具體的再做安排。”
在現實中,《渴望》的籌備非常倉促。
剛寫了幾集就開拍,拍到一半,劇本跟不上。導演魯小威隻得暫放拍攝,跟李小明一塊搞劇本。
一邊寫一邊拍,那代拍的是誰呢?
趙寶鋼。
他自己提出條件,我不掛名,不拿酬勞,給我這機會就行。最後他拍了三十集,《渴望》領獎時所有人都去了,他沒掛名,沒有份。
自己弄的特悲情。
不過能力得到認可,此後正式走上導演道路。
而由於籌備工作不到位,進度緩慢,《渴望》足足拖了十個月才殺青。一部室內劇,十個月啊,慘無人道。
許老師掛編劇名,正合心意,將來電視劇成功,有自己的功勞還不用太費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