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我深情地呼喚你,讓全世界都在為你跳躍……”
這天上午,大太陽地兒,許老師開著車,唱著歌,掩蓋著空巢老人的寂寞。
小旭過完新年,接了幾個小單子,一放寒假就回家了。她要給父母買樓,提前回去看一看。
張儷勞累一年,也回家鄉休養休養。
2月份才過春節,他不想那麼早回去,隻能跟狐朋狗友瞎混。
車子停在海馬歌舞廳門口,白天尚未營業,裡麵黑洞洞的一點光亮。許非走進去,見汪朔、馮褲子、馬衛都已經到了,還有作家蘇雷、魏人。
他打了個圈招呼,剛坐下,汪朔扔來一劇本,“瞅瞅。”
“喲,寫好了?”
他一瞧,正是《編輯部的故事》,25集。再看編劇署名,一共八個。
朱曉平寫了4集,汪朔6集,蘇雷6集,馮褲子6集等,不一一列舉。
許老師畢竟掛著顧問銜,翻看一會,道:“行,現在京口兒劇正火,幾位的本子有保障,再找對演員,肯定成功。”
“不能說我們跟風吧?彆當成什麼胡同第二?”老馬道。
“內容都不一樣,怎麼算跟風呢?我聽鄭主任說,你們這尺度嚇死人,胡同可不敢。”
“哦,那就好。”
幾人點點頭,竟有鬆口氣的意思。
聊了沒多久,鄭小龍也來了,脫離了女朋友赴美的煩躁心境,又精明乾練起來。
“這個《編輯部的故事》算海馬頭一炮,必須得打響。我挺有信心的,但收益方麵就彆想了,我們公對公,連中心都掙不著錢。”
“沒關係,下部翻番掙!”
汪朔拍拍桌子,大聲道:“除了這個,我手裡正準備《渴望》續集。還有部《愛你沒商量》,四十集,我寫十集。
我特麼算看出來了,影視現在太蓋了,文學就是孫子!我告訴你們啊,心氣都給我提起來,咱們照樣玩得轉!”
他是精神領袖,一發話,幾人紛紛應和。
《渴望》讓全國文人都認識到了,影視劇居然能火到這種程度。央視播完,地方台又進行第三輪,第四輪播,每天放六七集。
一部再牛逼也比不了。所以心思都活,想往影視圈裡鑽。
《編輯部的故事》是鄭小龍主動找,單位約稿,一集200塊錢。大家把它當跳板,幻想著名聲顯赫,紙醉金迷的那天。
汪朔的創作熱情最高,甚至隨身帶著小本兒,聽見有意思的話趕緊記下來。
鄭小龍是發起者,住持大局,“既然劇本有了,我們春節後就籌備。
葛鈴我想找呂立萍,李東寶我想找葛尤……小許,你跟他說說,我怕他擔心風格重複,不肯接。”
“沒事,李東寶是冷幽默,白奮鬥是賤,不挨著。”
“那就好,彆的也沒什麼了。我們拍室內劇經驗足夠,《渴望》攝影棚還留著呢,爭取兩個月收尾。”
鄭小龍敲定調子,幾人吃喝閒聊一番,隨即散場。
汪朔主動掏錢,跟老馬拉拉扯扯,給塞了五十塊錢。他這人怎麼說呢,有討厭的一麵,也有朋友義氣的一麵。
許非上了車,按按喇叭,“朔哥,我送你。”
“你送我?我特麼還不如打車呢,人家好歹頂個牌,你這跟黑車似的。”
汪朔罵罵咧咧的坐到副駕駛,“走著吧,回家。”
嘎吱嘎吱大發起步,約莫開了五分鐘,許非問:“最近寫沒有,儘忙著寫劇本呢?”
“有啊,手上好幾篇呢。”
“喲,念叨念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