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日光陰(29)
糧本上供應的糧食,也不全是精米白麵這些細糧, 糧食的種類很多, 到底你能買到哪種,這個是細化過的。
白麵大米雜糧, 各占多大的比例都是有規定的。但也不是全部統一和一成不變的。比如, 因為地域的差異種植作物的不同,供應大米麵粉的比例各地就有差異。南方主產大米,大米的比例在細糧中就稍微高點。而像是林雨桐如今所在的北方,主要種植的還是小麥。所以麵粉占了百分之五十, 大米隻有百分之三十, 雜糧供占了百分之二十。雜糧的種類那麼多, 至於是哪種?那就得看供應哪種了。人家糧站供應啥你就買啥!今兒供應小米你趕上了, 就隻能買小米。明兒供應紅豆他趕上了,那他就得買紅豆。
至於你愛吃小米還是紅豆,誰去管你?!要是實在想吃, 回去自己交換去。
就這, 隻要人家不變一直這麼供應, 都算是大家的運氣。
如果趕上年成不好,這些比例也是一樣會調整的。今年還不錯, 細糧的比例高, 要是年成不好,那隻能是粗糧占的比例高了。
每個人就這麼多供應, 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就是:給老家彆想著寄糧食了。
沒那條件!
彆說往老家寄了, 就是家裡來個客人吃頓飯, 都供應不起的。誰家的糧食也沒富裕的。
林家這邊呢?林曉星不好意思叫孩子呆在林家了,孩子的吃用這些……怎麼辦?就算是你就是把孩子的口糧送過去,可其實還是誰養孩子誰吃虧。大人肯定都把好的給孩子吃了,總要緊著孩子吃飽的吧。那不好的可不就是大人吃了嗎?必然是給孩子全吃細糧了,大人拿粗糧湊活。自家的孩子憑啥叫人家跟著受啊!所以,兩口子非常堅決的把援華帶回家了。
這麼大的孩子,也能放在托兒所了。
在托兒所辛甜肯定會多照看兩分,瞧著是沒什麼問題。
但其實問題還是不小的,至少中午還得接孩子回來。丹陽也是一樣,中午得回來吃飯了。以前在托兒所,孩子是可以吃午飯的。但現在呢?要是叫孩子交納一定量的糧食吧。可那點糧食肯定不夠,萬一叫誰家的孩子吃不飽飯,這不都是事端嗎?
所以,乾脆的,中午接孩子回家吃飯吧。
因此這雙職工家庭就忙啊!
十二點下班,一個人去接孩子,一個人在家裡做飯。著急忙活的把飯做好了,一家人吃了。然後一個人收拾碗筷,另一個人送孩子上托兒所。
日子過的跟打仗一樣,這話說的一點也不誇張。
但要是家裡的孩子多了,大的能帶小的了,還能輕鬆一點。
比如桂蘭家吧,要分糧本了,她就把她家的丫頭小草給從老家接了來了。也得上托兒所 吧,就叫他家狗子帶著妹妹一起去。
狗子才比丹陽大了一歲。
要是林雨桐,她肯定是不放心的。至少就不敢叫丹陽帶著援華去,萬一出點事咋辦。鐵蛋每次上學,還主動的說要送丹陽,林雨桐也不敢。苗大嫂還說著兩口子也太小心了。哪裡能扒著孩子不撒手。為此,丹陽也表示了淡淡的煩惱!看!我爸我媽就是這麼的離不開我。
也不怪人家苗大嫂說,現如今的家長,好像都心大。孩子撒出去就不管了,愛怎麼著怎著去,其實,像是桂蘭這樣的才是常態。
彆人家能吃個幾成飽,林雨桐也不清楚。但這些糧食,對於自家來說,覺得也還行。
到了月底,桂蘭喊著家裡的糧食不夠吃了。開始用各種的菜乾做糊糊糊弄肚子,可林雨桐這邊,其實還剩下一小半。
等老太太帶著她的口糧過來,照看已經隨時準備臨產的林雨桐的時候。她看了孫女家的過日子法子就說:“……你不看你家一頓得吃多少菜,多少油,多少肉。彆人家沒油水,肚子裡的那點油都被刮乾淨了,這就餓的塊!吃糧食哪裡趕得上吃肉頂餓。”
這道也是。
林雨桐有之前就買來存著的油,又做了不少臘肉肉乾。所以對於林雨桐而言,不管是油啊肉的還是彆的東西,製約性並沒有顯現出來。
老太太看著往鍋放油的林雨桐就說:“你現在也學的大手大腳,不會過日子了。”
四爺趕緊道:“不用太會過日子,她咋過都行,家裡缺啥我總能給她弄回來。”
老太太心裡哼了一聲,卻不怎麼信的。還想著,等吃苦的時候,就知道不聽老人言的後果了。
可沒想到才兩天工夫,她就被打嘴了。
那天四爺回來都晚上十點多了,推著進門的自行車後麵帶著一塑料壺的油。老太太認識塑料壺上的字,那是二十公斤。
哪來的?
給老太太嚇的啊:“可不能走歪門邪道。”
一點也沒走歪路,這是四爺給人家榨油廠改良了榨油設備,提高了出油率之後,廠裡的領導偷摸著送的。上麵把關把的嚴,想弄到這些不容易。但像是油這一類,可都是從廠裡出來的。廠裡到底生產了多少?這都是廠裡說了算的。大麵上他們當然不敢差太多,但是一天昧下兩三斤,一月昧下三五十斤還是問題不大的。要是出油率更高了,這是功績啊。四爺這種深藏功與名的,隻占了實惠就好了,至於功勞誰去領,那就愛誰誰去。誰去他都不羨慕。反正設備出了問題你還得找我,找我你就還得意思意思。
而且四爺他也不是一個人乾啊,研究中心的那些人,有一個算一個的,都多少撈到點實惠。一兩斤的油總是能偷著帶回去的。人家單獨留下四爺,就是知道誰才是主事的。這不,油就回來了。
這四十斤油,夠一家人吃上半年的。
有了油了,四爺正想踅摸機會看從哪弄肉呢,結果趙平找他了,還是偷偷的,叫晚上去他家。
他家除了他還有個陌生人等著,桌上趙嬸還做了一桌子菜沒動筷子。另外還開了一瓶茅台!
看來,這是專門請自己呢。擺出這陣勢,必是有所求的。
三個人上了飯桌,四爺才知道,坐在趙平對麵的這人,是肉聯廠的廠長。也是趙平以前的戰友。
此人說話豪放,拍著桌子罵娘:“……一個冷庫,就要那麼多錢,國家哪裡有那麼多錢給咱們建冷庫……”
四爺在心裡把他報出來的數換算成以後的新幣,然後就了然了。也是,得花費一億往上呢。
肉聯廠每天宰殺的豬得上千頭,冷庫肯定是需要的。請蘇聯的專家給設計,人家也給設計了。設計的不能說不好,但就是不符合如今的國情,建不起。
四爺要看圖紙,這人就拿出來給看。
圖紙上連廠裡都規劃了運輸的鐵路線,難怪花費那麼多錢。
這圖紙,就是放在八十年代,沒有外資,恐怕也是建造不起的。
人家廠長就說了:“……你……我是知道的,我是林師長的老部下了。聽說你給好些廠都設計了節能取暖設備,我就找來了……看咱們這冷庫,怎麼建能省錢……”說著,就倒了一杯酒給四爺,“我隻求省錢,不想著省力。咱們現在是一窮二白,隻要能省錢就行。至於力,咱們工人最不缺的就是力氣。隻要花費力氣能省了錢的事,咱都乾……”
四爺想說取暖和製冷是兩碼事,但看看對方那樣,估計是明白不了這裡麵的差彆的。
但要說是省錢,也不是不行。
冷庫原來的規模太大,設計了八層樓,這個其實不用那麼高的,如今的施工條件,建個四層樓就足夠了。設備還是那套設備,這個是國家給撥款從蘇國直接進口。至於說那些運輸線,什麼鐵軌之類的,完全不用。
也可以設計一些簡易的,好建造的,人力就能解決的運輸線。
他拿著圖紙思量呢,那邊就急著問:“怎麼樣?行不行?”
“行!”其實花費不了多少。國人的創造力是無限的,工人是沒有什麼不能乾的。比如這建造冷庫,需要磚,可以自己燒,需要人工,自己人上。真需要花錢買的不多。而且都是國家內部調撥,隻要換成現有的材料,花費真的是很小的。
他細細給對方算了一筆賬,這人就拍手:“對嘛!這才是咱們需要的嘛。外國的專家……”他把一些不好的話咽下了,然後說,“人家好是好,有本事也是真有本事。可就是不了解咱們的國情……所以啊,自己的事情還是要自己乾……”
都說人心齊泰山移嘛。
人家肉聯廠也是上下一心,跟當初一一五廠的情況類似,廠子還得是自己的工人建。
一磚一瓦的,汗水和辛苦鑄造起來的,就是這一代工人對工廠特殊的感情。
四爺下班就騎著自行車過去,晚上在那邊差不多要乾到十點才往回趕,指導工程進度。每次回來,什麼大骨板油豬血都會帶一些。這些屬於殺豬的邊角料。多一點少一點出廠,都沒關係。如今在肉聯廠上班的姑娘特彆搶手,找上這麼一個姑娘,一家都不愁肉吃。而且工資很高的,殺豬場一個普工的工資,抵得上林雨桐工資的兩倍。當然了,四爺的工資是高的,他現在都掛著好幾個顧問的頭銜了。這個顧問,人家給的不是工資,是說生活補助。生活補助按時發放,另外還有一些福利,是跟廠領導拿的福利是一樣的。如今在這個肉聯廠也一樣,掛在設備維護科,給了個顧問的頭銜,每月給一部分錢算是補助,然後福利就是這些邊角料。說是邊角料,那也分級彆呢。外麵買的大骨,上麵的肉剃的乾乾淨淨,但是福利分回來的這些邊角料骨頭碎渣上,卻能剃下來二三兩來。
偶爾還能接濟林家。
雖然不是家家戶戶都跟四爺和林雨桐似的有油水,但總體大家還是滿意的。國家給你留夠口糧,你還要怎樣。
大部分人覺得挺好的。
但是很快的,這種拿著糧本吃糧的弊端就給顯露出來了。
外麵的飯館經營不下去了。沒有原材料你拿什麼做飯?你說飯館國營,難道叫大家帶著糧食出門,交了糧食再在飯館吃飯嗎?這糧食又參差不齊的,交易不方便不說,這麼乾也不怎麼現實。所以這就意味著,沒法在外麵吃飯了。
這可是個大問題。
彆說在外麵沒法吃飯了,就是廠裡的食堂,都無所適從了。
把各自的口糧交上來,然後誰交口糧,誰在食堂吃飯。然後定好每天的量。
結果也一樣是吵聲一片,這個說他交了三十斤,憑啥吃的跟我一樣。那個說我交了三十六斤糧食呢,人家自己做飯的,三十六斤糧食吃一個月還有富餘,結果我在食堂吃,也交了三十六斤為啥沒吃飽?
意見大,怎麼辦?
於是,食堂開始自己發飯票。你交了三十六斤糧食,就給你三十六斤糧票。你吃多少,拿糧票過來領。
如此紛爭確實是少了,可問題又來了。我拿著一一五廠的糧票,在外麵也一樣吃不了飯。叫我出差?不去!出去吃啥啊!
尤其像是跑長途拉料的司機,一路上帶著乾糧,那真是苦不堪言了。
有這個口糧的限製,彆說農村人來城裡受到了製約,就是城裡人,想出個門,都成了夢想。彆說出城了,就是從城東到城西,趕上飯點回不來,就得挨餓。
糧票,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出現的。
省裡的糧票,市裡的糧票,最受歡迎的還是全國糧票。到糧站換全國糧票,要被多扣除半斤油的。所以,全國糧票的價值就相對較高。
糧票有了,肚子裡這個孩子踩著點的來了。
還是沒能到醫院生,羊水破了的時候已經過了十二點了,林雨桐知道自己的情況,等趕到醫院,叫開醫院的門,等到醫生收拾好出來,孩子都生下來了。那就在家生吧。
丹陽還睡的正香呢,要是聽到親媽的叫聲隻怕會驚著孩子。因此,林雨桐一聲都不出。
老太太睡覺輕,聽見響動就起來了。看著都要生了,就趕緊說:“叫曉星起來,把丹陽抱過去……”
林雨桐擺手:“不用驚動……沒事……”
然後老太太終於又看到虎妞的虎實勁的,嘴裡就是咬著一條嶄新的白毛巾,然後真就一聲不吭的,把孩子給生下來了。
孩子倒是哭聲響亮,把緊挨著的幾乎鄰居都給吵醒了。
林曉星披著衣服過來看,才知道孩子都給生下來了。
老太太直念阿彌陀佛,然後就又罵:“知道你們兩口子能,可這再能,生孩子也不是開玩笑的。”
一個負責生,一個負責接生。兩人配合的還挺默契。
生了個小子,不算小,第二天稱了稱,七斤二兩重。算是比較重的孩子了。如今五六斤重的孩子比較普遍。
好些人來看孩子,都說:“你們可是有福氣,有兒有女,兒女雙全。”
但人家不會恭賀四爺說:“金家有後了。”
因為大家不知道生了小子之後,給孩子取名姓啥。
林家有孫子,不是非叫外孫隨林姓的。但四爺還是跟林百川說:“就姓林吧。”
把林百川給樂的:“那就叫林朝陽。”
不管zhao陽,還是chao陽,好像還都不算難聽。
那就這麼著吧!
就叫林朝陽。
孩子生在月末,所以,四爺帶著戶口本糧本這些去上戶口的時候,就給糧食配額了。不滿一周歲的,每月給三點五公斤的糧食。另外,做月子也有配額的。月子裡有十五斤的細糧作為產婦補養的月子糧。
丹陽覺得弟弟的出現是一件神奇的事情。睡覺前,他還在媽媽的肚子裡,等到一覺起來,媽媽的鼓鼓的肚子一下子癟了,但是弟弟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