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第 233 章(1 / 2)

233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報紙上說得好,杭城是杭城人之杭城,那撲滅鼠疫僅僅是醫生和公職人員的事情嗎?當然不是。如今梁家以成本價賣出紗布,並號召婦女在家縫做手套,給予薄薪,並回收手套以低價賣給孤寡老人。

如今更有大義者,不要錢財,為孤寡者縫製口罩,女子尚且如此,何況我等男子乎!所以,我在此呼籲我等有誌青年應奔赴東縣,為撲滅鼠疫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杭城大學堂門外,一個二十出頭的男子站在學堂門口,揮舞著一張報紙大聲大聲疾呼。

華國百姓對於家國的熱愛和歸屬感是世界上其他任何國家都比不了的,幾千年來的文化熏陶讓大部分華國人將國家和集體利益置於個人利益之上,而近幾日杭城這批文人墨客的一篇篇激昂的文字,將這群大學生愛國愛鄉的情感完全激發出來了。

“奔赴東縣!”

“奔赴東縣!”

學生們熱情的喊叫聲使得過往的路人頻頻側目,年輕人的熱血似乎讓冬天的寒風都不那麼冷了。

“喂喂喂,你們在乾啥,不能聚集不知道啊!”一旁就黑製服警員向學校門口跑來,學生們見狀笑著一哄而散,因為這次疫情,警事局的全權配合,使得這些警員們成了僅次於醫生外的出力最多的群體,這讓這群黑製服的口碑都改善了不少。

民間熱情高,反響高,直接表現在報紙的銷量和讀者的回信上,報社的工作人員們也像打了雞血一樣,紛紛請纓要去東縣采訪一線抗疫者。

學生團體和記者們,兩邊一拍即合,竟組團一起向東縣而去。

而此時的東縣忠華村

卡車帶著最後一批病人到了臨時醫院門口。

“來了來了,車來了。”

臨時醫院門口,幾個警員遠遠看到了駛近的卡車,轉頭衝著醫院裡麵大喊道,不多時,幾個全副武裝的白大褂就迅速從醫院裡麵跑了出來。

葉一柏從車裡跳下來,看到眼前的場景,臉上不由露出驚訝的神色。

“動作這麼快,一個晚上就收拾好了,我還以為今天白天還得收拾一天的呢。”許元和在葉一柏身後跳下車來,一下車就驚呼出聲,說出了葉一柏還沒來得及說出的話。

隻見整個忠華村的大禮堂都已經差不多被收拾出來了,甚至大門口為了方便擔架和推床的進出,還用木板做出了兩條坡道。要知道昨天轉移病人,醫務人員他帶走了大半,隻剩下零星幾個醫生護士和不多的警員,按理說這些人就算一夜不睡也難把四個隔離區都整理出來,更彆說他們中間還要接轉移過來的病人。

但是偏偏事實擺在眼前,現在不僅臨時醫院整個都被整理出來了,連原來院子裡堆放的雜物都被完全清理了出去,使得整個院子能容納更多的車輛進出。

“來,慢慢來,需要擔架的先下來,婦女兒童先下來。”來接病人的醫務人員招呼著,同時搬了個椅子放在卡車前麵。

“裴先生。”

“裴先生。”

醫務人員們看到裴澤弼,紛紛熱情地打招呼,葉一柏看到這樣的場景,不由更詫異了,裴澤弼可個性可不是什麼八麵玲瓏長袖善舞的人,而這些醫療隊的人也都是杭城各家醫院調來的,不知道裴澤弼的身份,而且醫療工作者大多數總有一點清高,他們即使知道裴澤弼身份應該也不會如此明顯得表現在臉上。

裴澤弼看出了葉一柏心裡的疑惑,他往前走了兩步,笑著開口道:“葉醫生,你不會認為我連夜奔赴東縣,就隻是為了來看你吧。”

“我向南軍借了些後勤兵和帳篷、和折疊床,連夜把幾個不同程度的隔離區給收拾出來了,民房和村民的私有財產,能不動就不動,還有鵬村和洋村的封鎖,都少不了人,你們那點人管什麼用。”

葉一柏看著裴澤弼眼裡的血絲,嘴角緊緊抿成了一條直線,“行了,你熬了幾天了,趕緊找個地方先休息下,彆逞強。”

先是將兩天的工作在一天一夜裡做完,然後又連夜坐火車趕往杭城,到了杭城後又坐了幾小時車來到東縣,再聯絡地方,調集人手,中途除了在車上的幾個小時,整整四天,除了在車上的幾個小時,他幾乎就沒有休息的時候。

裴澤弼擺擺手,“我知道的,除了隔離區,工作人員的休息區也收拾出來了,彆說我,你看看你自己現在。”

葉一柏看裴澤弼眼裡全是血絲,但裴澤弼看葉一柏又何嘗不是。一個晚上沒睡,不停在重複彎腰,檢查的動作,身上又是厚重的防護服和口罩,連呼吸都困難,一個晚上過去,葉醫生的眼底也滿是血絲。

“等安置好病人,就去休息一會,彆他們沒好,你自己就倒下了。”

裴澤弼知道自己讓葉一柏過去休息,葉一柏也不會聽,隻和他說了工作人員的休息區,又叮囑了兩句便匆匆離開,又各自忙碌起來。

“許醫生,你帶他們去休息區休息休息,熬了一個晚上了,睡到中午再起來換班吧,我去各個隔離區看一圈。”葉一柏轉頭對許元和道。

許元和搖搖頭,“我還撐得住,小沈你和小周去休息吧,你們在隔離點呆了那麼些天,現在有我們在,你們好好緩一緩。”

沈醫生和周醫生頭搖得更快,“諸位,我們雖在隔離點多呆了幾天,但每天的睡眠時間卻是足的,你們來之前我們還睡了好幾個小時呢,論精力恐怕比熬了一天一夜的諸位要強得多,我們可以繼續工作的。而且這些病人被送到一個新地方,這心理上必然會有些不安,我們和他們好歹相處了小半個月了,出現一下也好安一安病人的心。”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