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瑤華吃晚膳的時候聽春蘭說了一嘴, 下午李氏去了富察氏那裡一陣子, 沒人知道李氏和富察氏說了什麼,反正李氏出來一路上都笑的很詭異,而富察氏在她走後窩在屋裡,再沒出來過。
宋瑤華要做的事情太多,哪有功夫理會這些事情, 聽了一耳朵, 就作罷了。
翌日,胤禛帶著人準備出發,四福晉,宋瑤華和武靜芝等人在門口送他。
宋瑤華掃了一眼跟著的三個人, 郭氏難掩喜色,伊爾根覺羅氏表情難辨,富察氏臉色蒼白, 眼窩泛青這是沒睡好?是能出門太激動了嗎?
宋瑤華搖頭, 等她沿途被顛簸的馬車晃得想吐的時候就不會這麼興奮了。
胤禛這次是公乾,要抓緊時間趕路, 康熙專門給每個皇子派了一隊五百人的禦林軍護衛, 這一路上隻怕是要急行軍,條件可想而知。
胤禛是代表欽差身份前往,武家人隨行, 宋瑤華早就把能交代的事情都交代好了,他們這次去看情況布置就行。
難得的所有成年皇子都不在京城,而康熙爺自這之後每日上朝都會帶上太子, 太子終於從西方再教育的深坑裡爬了出來。
宋瑤華收到家中信件,裡麵也提到了父親大哥在朝中看見的改變,最近幾年政策的改變讓許多保守派都難免有些微詞,隻有一些新秀們尚能適應。
宋瑤華也知道這是改革的必經之路,總要有個過程。這不是都已經開始進入新學校學習了嗎,相信不出一代人以後,大家都能接受這些了。
胤禛和其他皇子們一走就是快兩年,期間往來的書信,宋瑤華也看出來許多改變。
皇子離京這麼久,還是大清開國頭一回,康熙爺也是有魄力,都不擔心皇子們在外邊勾結什麼地方官吏,結黨營私了。
督造學校從征地到募銀,招工,還有新政策的執行都需要時間,在此期間彆的皇子宋瑤華不知道,反正胤禛在武家人的陪同下可沒閒著。
武家人從前在宋瑤華的授意下自海外帶回來的一些土特產品,還有一些先進的工藝技術,在胤禛的默許下,在雲南等地大肆推廣。
諸如大麵積種植的紅薯,規範的梯田和先進的水車以及高級的紡紗機,織布機等東西。
也由此得到了當地人的認可,反正胤禛在雲貴兩省做事順利了許多,還時不時能給當地帶去一些新鮮東西利民便民。
胤禛來信中提到當地官員對他態度也很好,宋瑤華明白,胤禛隻是欽差去監督事情,其他隨他而去的衍生物品,隻要是利國利民的,也都算是當地官員的政績。
而每年吏部考核,政績關係到他們的升遷仕途,他們自然要把胤禛這個給他們送政績的皇子好好供著。
雲貴兩省也算貧苦地區,官員還要和當地土著周旋,想要政績其實很難,沒有政績得不到升遷,隻能呆在那裡,他們也是怨氣頗深的。
這也是許多待選同進士出身的人寧願留在京城養望待職也不願求外放做官的原因。去了偏僻窮苦的地方,做不出政績,你可能就一輩子都回不到京城,遠離權利中心了。
而康熙爺這次明旨的第三條,宋瑤華覺得裡麵很可能就藏著這些事情,不想外放,逼著你也要去。
去了還有機會,不去就真的一點機會也沒有了。至於那些當真敢不來的,嗬,宋瑤華相信,那些人一定會被康熙爺記在小本本上,隻要他活著一天,那些人就永遠賦閒在家養望去吧。
宋瑤華都能想到的事情,這些官員預備役又怎麼會想不到,所以其實三條明旨裡,反倒是第三條的行動力更快。
一年前,京城新建學院的學院們就滿員了,宋瑤華聽母親說他父親讓三弟,四弟都去學院學習了。
如今的學院不僅有已經是進士的學子深造,還有從啟蒙開始就入學統一接受教育的孩子,多是京中勳貴家的子弟。
而學院也增設了一處皇家學館。那裡麵全部都是皇親宗室的孩子,包括康熙爺的兒子孫子們,規模可比上書房大太多了。而且皇家學館是寄宿製度,孩子們每月隻能回家兩天,其他時間都住在那裡,有康熙派的人手照顧。
這一舉措開始還惹得宗親怨聲載道,可是實行了幾月後大家適應了反而覺得很不錯!
那些被長輩們慣得不成樣子的熊孩子們都被關在學館,平日裡家中不會被鬨得雞飛狗跳不說,難得回來,看起來也比在家時懂事許多,簡直省心極了。
宋瑤華對此隻是置之一笑,當然省心,皇家學館裡的老師都是名師大儒,甚至還有帝師,教授的也不止宗親孩子,還有皇子皇孫。
加之康熙爺也明白過來皇子們的教育不能再像以前那樣,皇子們不學反過來懲罰身邊的伴讀,這一條自從成立皇家學館就被他自己廢除了。
所有人入學均為學生,做不好老師可以直接懲罰本人,不能代替,包括他自己的皇子皇孫們。所以,以前看自己伴讀被打手板很開心不是?現在全部回饋到你自己身上了,還開心嗎?還故意不學嗎?
反正能讓康熙想出來老師跪著教學生的也就隻有太子一個人,現在太子不用學習了,康熙爺對其他人自然是怎麼嚴厲怎麼來。
在他看來,這些都是大清未來的國之棟梁,太子的左膀右臂,自然是要“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才行!
宋瑤華當時聽弘暘他們回來說到這些,心裡簡直笑翻了好嗎,現在可沒有素質教育,老師不能打罰學生這一說法,更多的都是信奉“棒子底下出人才”。
以前是不敢打,現在有皇帝禦口之言,老師們還擔心什麼?皇帝都教的了,還不能教訓不聽話的熊孩子們嗎,笑話!
而所有外派的皇子中,能拿出亮眼成績的除了胤禛,還有八阿哥胤禩,這當真是跌破眾人眼睛!
胤禩是誰?生母身份低,養在惠妃那裡,從小就是大阿哥一黨的,整個一個小透明,沒想到這次的欽差任務居然完成的不錯。
如果說胤禛監督的雲貴兩省是康熙給出的難題的話,那麼八阿哥胤禩督造的江南地區就是去走個過場了。自古南方富庶,且科舉人才也多,所以建學校簡直不要太容易。
雲貴貧苦,江南富庶,都是最難出政績的地方,前者走不出死胡同,後者已經是繁華一片,反正再怎麼努力都是徒勞。
卻不曾想,這麼兩個地方卻被胤禛和胤禩玩出了花來。前者說出來是實打實的政績,後者,嗯,怎麼說呢?宋瑤華看著消息,覺得這是錦上添花添的格外出彩?
簡單來說,胤禩在江南就做了兩件事,一是用水泥加固了堤壩,南方水澇嚴重,朝廷每年撥款修繕河堤防止雨季決口,可惜江南官場貪腐也是最嚴重的,年年修繕,時不時還是要決堤。
這次江南富商捐銀建校,銀錢太多,還有剩餘,胤禩索性取之於民用之於民購買水泥去加固河堤了,也算功勞一件。
還有一件則是因為修建學校,胤禩說動了當地氏族將家中所藏珍本書籍抄錄放置到學校的藏書館。
要知道江南之地自古為世家大族聚集,祖輩收集的孤品珍本一般人根本想象不到,就連宋瑤華都不得不說康熙爺的宮中藏書指不定還沒有那些底蘊深厚的世家大族的珍品多。
胤禩能說服那些人將自家傳家寶一樣的珍品古書拿來抄錄一份供學生研讀,不得不說他確實是有幾分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