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1 仲家九娘(2 / 2)

長安好 非10 7619 字 5個月前

迎著一道道目光,姚翼開始講述一段舊事。

“姚某出身寒門,少年時曾遠赴洪州表姨母家中讀書,彼時姨夫為洪州治下縣令,家中有一女,姓仲,名九娘——”

“先帝二十一年,仲姨夫因被牽連丟官入獄,家中男子流放,九娘與家中女眷入宮中為婢。吾妹九娘本為洪州才女,入宮數年後,輾轉被選入藏書閣為女官。”

“先帝二十四年,九娘偶然蒙先帝臨幸,然此事未曾聲張。”

“同年,先帝病重無法理事,九娘懷下身孕之事,被宮人檢舉,九娘言明腹中所懷是先帝子嗣,後宮嬪妃拒而不認,伺機以宮規逼殺九娘——”

“九娘性善,種下諸多善因,幸得宮人相助,逃出宮去,誕下一女。”

“不久先帝崩逝,九娘未敢回宮,本欲在宮外度過餘生,然而行蹤敗露,竟再次遭到後宮之人迫害……”

“九娘拚死逃離京師,途中偶遇先太子李效回京大軍紮營,托人去往軍中向先太子求救——先太子趕到時,九娘已死,唯餘下一歲幼女被先太子殿下帶回撫養。”

“此女便是之後為忠勇侯代為養大的常家歲寧——九娘逃出京師的這後半段之事,乃是當年隨先太子一同將歲寧帶回的玄策府部將親口告知。”

姚翼說話的過程中,時有質疑聲響起,但並未能打斷姚翼的敘述。

言畢,他取出書信一封:“吾妹九娘拚死離京之際,知曉我即將入京,曾在住處留下絕筆書信一封,信中與我講明了一切因果。”

“數年前,姚某於京中私下尋人,被前妻裴氏知曉之後,遂屢屢向歲寧痛下殺手,此事諸位必然也都知曉——”姚翼道:“姚某彼時未敢貿然宣明歲寧身份,才隻道尋錯了人,實則她正是九娘為先皇誕下的幺女。”

姚翼將書信遞上:“九娘當年絕筆在此,請諸位過目。”

崔琅上前接過,將那封信交給眾人查看。

殿內嘈雜不已,很快又有質疑聲響起:“單憑一封信,又能說明什麼?就算信是真的,也難保不是那婦人的妄想之言!先皇生前既並未曾認下此事,便無法證明真假!事關皇室血脈,豈是無名婦人區區一封書信便能證明的?”

“諸位大人,本宮手中也有一封信——”

宣安大長公主的聲音忽然響起。

眾人看去時,隻見大長公主手中舉起一封書信,站了出來,麵向他們,正色道:“本宮手中這封信,乃是先太子效親筆所寫。”

“先太子效”四字,讓殿中霎時間安靜下來大半。

“非但如此,本宮亦可以證明,當年那女官仲九娘所誕確是龍嗣無疑。”李容的聲音洪亮而篤定:“此乃先皇臨終前親口告知本宮的,不會有假!”

“當年皇兄病重,本宮受召入京——”李容字字有力:“彼時皇兄雖已無法過問政務,但後宮嬪妃都知曉藏書閣一名女官懷下了身孕之事,此事便也傳入了皇兄耳中,皇兄自知已無法護得那母女周全,便托我之後設法尋到仲九娘母女,保下她們性命。”

這裡牽扯到了一段灰色的特殊時期,在場很多人都很清楚,先皇病重到駕崩的那段時間裡,一切事務皆已攥在如今的聖人、彼時的明後手中,先皇的權力已被架空——

故而先皇為了保下自己的血脈,出言托付胞妹李容……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說得通的。

李容繼續道:“之後我輾轉探聽到了那個孩子的下落,知曉她被先太子效帶回撫養,遂去信太子效詢問此事,這封信,便是當年先太子給本宮的回信!”

“先太子信上有清晰明言,已查明幼女身份正是先皇血脈無誤,然而幺妹年幼,在深宮之中無自保之力,其母九娘臨終前托付,隻想要女兒在宮外平安一生——本宮見此信,便也暫時聽從了先太子的安排,未有急著宣明歲寧的皇室身份。”

至於之後為什麼也沒想過要將人認回,這幾乎是不必解釋的,先皇駕崩,先太子去世,明後攝政後而登基,諸多皇室嫡係血脈“因罪”被誅殺……

如此局麵下,李容這個做姑母的默許了先皇血脈留在宮外,無疑是審時度勢下的人之常情。

不管是姚翼還是李容的講述,其中最“高明”之處便在於一些看似說不通的地方,細思之下,皆可以從當年的時局中找到合理的解釋。

如此之下,因事關先皇“臨終交托”和先太子書信,殿內嘩然起來。

崔琅恍然大悟的聲音依舊格外醒耳:“難怪!原來大長公主殿下一直都知曉常節使的身份,難怪常節使初入江都時,宣安大長公主府便待常節使與江都多有照拂!”

此言出,附和聲無數,越來越多的“後知後覺”之言在殿中響起。

李容儘量讓自己的神情看起來足夠堅定。

正如“歲寧”所言“以謊言敘實事”——她今日所言皆是偽造,她那臨時起意寵幸女官的皇兄,可沒那麼疼惜在意自己的所謂幺女死活。

彼時她那皇兄已處處受明後掣肘,後宮事務更皆在明後掌控中,她甚至疑心皇兄之所以寵幸女官,根本就是無能之下的宣泄之舉,或是故意拿來惡心明後的。

而之後要除去仲九娘母女的,未必就是尋常嬪妃……但此事早已無法追溯,也不在今日討論範圍之內。

眼下她需要將這封由先太子效寫下的書信,交給這些大臣們分辨真偽。

褚太傅取出了一折加了印記的先太子效舊時所書公文,讓眾人拿來對照。

眾臣三三兩兩地陸續查看罷,皆未能說出質疑之言,他們大多是精通書法者,卻也未能從兩處字跡上看出任何出入……

褚太傅此時道:“老夫事先已經再三對照過——宣安大長公主所持書信,確是先太子親筆無誤。”

太傅是先太子之師,由他口中證實筆跡無誤,那便幾乎無人再敢反駁了。

照此說來,那常歲寧的身份便是被先太子查實認可過的……

阿鯉此名也是先太子所取,“鯉”即“李”……

殿內的嘈雜有彆於先前,塗禦史等人也都變了臉色,值此風向變幻間,一道威嚴如舊的聲音響起:“既是吾兒親筆,朕也想看一看。”

立於最上方的常歲寧,看向終於開口的女帝,語氣如常道:“崔六郎,且將書信交由聖人過目辨認。”

崔琅遂捧信上前。

殿中無端安靜下來,暗流湧動間,一時再無人交談私語。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