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歲寧下意識地抬頭看向天際,此刻夕陽將落,那樣一條年輕美好鮮活的生命似也如暮色一般,從這世間消失不見了。
那個目標堅定的女孩子本還與她約定了,待日後局麵允許時,或要同她做朋友的。
她們還沒來得及變成朋友。
對方也還沒來得及試一試母儀天下這條路好走與否,一切便都戛然而止了。
常歲安乍然聽聞此事,也覺心頭有些悶沉,他雖與長孫七娘子並不熟識,但一想到那隻是個同他妹妹年紀相彷的小姑娘,心中便覺很不是滋味。
“當日阿兄也在後山,大理寺應當很快也會傳阿兄前去問話。”常歲寧叮囑了一句:“到時阿兄一切據實作答即可。”
常歲安應下來。
但接下來兩日,常府都並未等到大理寺的人前來,常歲寧使人打聽了才知,大理寺隻傳了少數人前去問話。
不是大範圍的排查……
難道是已經暗中鎖定可疑之人了嗎?
常歲寧心有思索。
她一直令人留意著長孫萱的桉子進展,但對自家之事的安排也未停下。
就在這幾日,她與常歲安商定了一件事。
近日玄策營中,已將率兵赴北境修築邊防之事提上了日程。
此事對外仍道是由崔璟率兵,大軍將於兩日後出發。
崔璟雖已先行暗中離京,但此事早已安排妥當,交由其手下心腹副將督辦,隻需依原計劃進行——於玄策軍中點兵八萬趕赴北境,待崔璟處理罷並州長史之亂,再行前往北境與部下會合。
玄策營中,許多新兵皆在此次北行的名單之上。
因常闊之故,常歲安的身份也到底特殊一些,崔璟臨行前曾有交待,此行可由其自行選擇。
常歲安本打算留在京中守著家中和妹妹,但在常歲寧的勸說下,少年最終還是被說動了,選擇加入了北行之列。
常歲寧之所以堅持勸說常歲安前往,是出於兩重考慮。
其一,阿兄既已選擇了走這條投軍建功之路,便當把握良機,北境雖苦,卻是個曆練人的好去處。
且此次北行,本意不是征伐,而是威懾蠢蠢欲動的北狄,所行多為屯兵修防之事,相對那些已起的戰事而言,便不算十分凶險,正適合新兵拿來適應軍中生活,增長見識。
如若之後崔璟前往,阿兄能在如此戰場經驗豐富的良將麾下曆練,更是極難得的機會了。
玄策軍這一去或許便是數載,阿兄若錯過了,便要在京中長留,少年想要磨礪成為將才,每一日的光陰都很寶貴。
她不想讓常歲安因為顧慮她,而錯失如此良機。
而她的第二重考慮,是與當下的時局有關。
如今天子既要顧慮外患,又要應對內憂,還要與士族大臣爭權,加上長孫萱突然出事,太子妃的著落再次變得未知,再隨著揚州戰事擴大,朝堂之上必將醞釀催生出新的矛盾,一旦爆發,定有大震蕩發生。
天子腳下聽來安穩,同時也是爭鬥的漩渦中心。
揚州戰事與京師局勢息息相關,而老常是此次揚州討逆之戰的副帥,注定不能置身事外。
故常歲寧認為,讓常歲安趁早遠離京師,或可避免將來有可能出現的許多麻煩。
好在她這位阿兄很聽勸。
次日晨早,常歲安即帶著包袱和劍童,將要離開家門,去往玄策府準備明日隨軍離京之事。
驃騎大將軍府外,此刻圍聚著不少送行之人。
除了常歲寧和常家下人之外,另還有喬家兄妹,崔琅等與常歲安交好的子弟,及喻增派來送行的內侍。
“寧寧,我不在家中,你定要照料好自己。”常歲安再三叮囑。
得了常歲寧點頭,他又看向喬玉柏,語氣強硬許多:“喬玉柏,我走後,妹妹就便宜你……我是說,就交給你了!”
“你放心。”喬玉柏認真道:“我必定會將寧寧照顧的妥妥帖帖的,保管等你回來時,寧寧眼中隻我這一個阿兄了。”
常歲安立時瞪大眼睛:“你卑不卑鄙!”
“開玩笑的。”喬玉柏露出笑意來,道:“我和寧寧綿綿,都在家中等你建功歸來,到時你成了大將軍,我跟著喊你阿兄都成。”
常歲安抬手捶了一下他的肩膀:“這可是你說的,那你就等著改口喊我阿兄吧!”
常歲寧和喬玉綿都不禁笑了。
一群人又嘰嘰喳喳地說了一會兒,直到劍童提醒該走了,常歲安才斂容,朝眾人正色抱拳還禮,躍上馬背。
少年人高坐馬背之上,英姿勃勃,已顯出了幾分威武之氣。
然喬玉柏篤定地道:“我猜歲安肯定又要抹眼淚。”
常歲寧點頭:“嗯……至多撐不過三個數。”
三,二……
幾人在心中剛數到二,就見馬背上的少年背過身去,拿手背蹭了蹭眼睛。
隨後又戰術性地揚高了聲音以掩飾情緒,背對著眾人道:“你們都進去吧,我走了!”
說著,生怕再待下去就要丟人,趕忙就喝了聲“駕”,驅馬帶著劍童離去。
常歲寧等人一直目送著那少年的背影消失在坊道的儘頭。
白管事也有些不舍地輕歎了口氣,郎君是頭一回離家,且是隨軍北行……但孩子總是要長大的,少年總是要曆練的。
白管事收拾好情緒,招呼著前來送行的子弟去府裡喝茶。
“玉柏阿兄,綿綿阿姐,你們隨我來。”
入了府中,常歲寧單獨喊了喬家兄妹去內堂。
崔琅自認同那些子弟們相比,他也是自己人,前廳那種用來招待外人的地方不適合他,他就適合跟著喬小……咳,跟著師父一起。
反正喬兄也在,又不是隻他一個男子,也不必特意避嫌。
常歲寧懶得趕他,便由他跟著了。
路上,喬玉綿若有所感地小聲問:“寧寧,可是有什麼事嗎?”
知她行動不便,若無要緊事,寧寧應不會單獨喊她和阿兄去彆處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