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8 我什麼樣,女子便是什麼樣(1 / 2)

長安好 非10 9046 字 8個月前

徐正業的耐心已經不多,他欲一舉拿下和州,是以除了葛宗之外,又令麾下另一名得力部下季晞共同出戰。

葛宗領了兵符,出了營帳,甚是意氣風發,好似這場仗已經打贏了。

見駱觀臨出來,他刻意慢下一步,冷嘲熱諷道:“單憑一張婦人之仁的嘴,到底是不能幫大將軍攻下城池!”

駱觀臨麵色微沉,未予理會。

葛宗卻不依不饒:“駱先生屢屢為常闊美言,莫非是舊相識?”

說著“嘖”了一聲,“可惜這常闊偏是個擋路石,大將軍心懷大業,目光長遠,怕是全不了駱先生的故人之誼了。”

“但無妨!”他說著,上前拍了拍駱觀臨的肩,道:“待我今日取了那常闊人頭回營,先生便可與故人團聚了!”

說著,自覺有趣,哈哈大笑了起來。

駱觀臨也不怒反笑,不冷不熱地道:“看來葛將軍是自知不如人,是怕大將軍若得常闊如此良將,這軍中便再無自身立足之地。”

葛宗笑意頓時凝滯,臉色甚是難看。

“人有自知之明固然是好事,但葛將軍如此善妒卻不是長遠之法,難怪那日就連大將軍也說……”駱觀臨話至此處,微妙地停頓住,隻搖了搖頭,不再繼續往下說,而是轉頭向身邊的同僚會心一笑。

“……”葛宗麵色幾變,大將軍?什麼意思?大將軍說他什麼了?

他有心想問個究竟,但那駱觀臨已然抬腳離去,他有意上前追問,但又恐這麼乾太掉價,倒顯得他沉不住氣!

而此時出戰在即,他也沒工夫與對方掰扯,隻能皺著眉撓心撓肺地離去。

“……駱兄這張嘴,可比刀子厲害多了。”那名同僚走在駱觀臨身邊,此刻道:“他將要領兵攻城,如此關頭,駱兄何須與他一般見識……怕是到了戰場上,他心中還要記掛思量著此事。”

舉刀砍人時,他或還在想——大將軍到底與駱觀臨說了什麼?

旁人砍他時,沒準兒還在琢磨——也不知那駱觀臨暗下究竟如何挑撥離間,大將軍該不會就此要厭棄我罷?

還要抽空將自己自入大將軍麾下起,有可能犯過的錯處,都要顛來倒去想上八百遍自我鞭屍反省。

越想越覺得此計“陰毒”,不免嘖嘖感慨:“果然,你們這些做過禦史的……一個賽一個嘴毒心黑。”

麵對調侃,駱觀臨隻是冷笑:“他自己心不定,縱是打了敗仗也怪不到我頭上來。”

那同僚適時壓低聲音:“駱兄……是真不想他打贏這場仗?”

駱觀臨沒答他,而是麵色漸漸複雜起來,又走了十餘步,才緩聲問:“仲琴,你可覺大將軍如今變了許多?”

同僚麵上打趣之色澹去,輕歎口氣,未接話。

“我不時總想起,昔日於江都把酒言歡的日子……”駱觀臨幾分悵然若失。

那時他初被明後貶謫離京,鬱鬱寡歡不得誌,因得遇徐正業一行人,才掃去滿腔鬱鬱。

他們相談甚歡,皆待明後當政之象不滿,時常於酒後痛斥大罵當朝之亂象,遂相互引為知己。

總而言之,那些日子的酒,喝得他很上頭。

同樣令他上頭的還有徐正業那一句句相逢恨晚,親密無間的“賢弟”。

對方口中所描繪的成事之後的美好景象,更是令他目眩神迷。

於是他心甘情願跟著對方起事,不遺餘力,儘心儘力,出謀劃策。這一路而來,那些扇動人心的“告天下書”,及檄文之流,皆經他手,筆都寫斷了好幾支。那些心性孤高的文士也多由他說服拉攏而來,嘴皮子都磨破了好幾層。

而今,大將軍麾下武將謀士越來越多,聲音也越來越雜,大將軍遊走其中,生怕厚此薄彼,已許久不稱他為“賢弟”。

昔日的知己兄弟,如今的關係隻是乾巴巴的主公與臣僚。

且葛宗之流,與他常有爭執,或是忠言逆耳,大將軍如今議事時,經常會有意無意地落下他。

再譬如方才在大帳內,那從前一口一個賢弟的人,如今聽到不耐煩時,隻會抬手讓他住口。

說不失落,那是假的。

“我懂駱兄的心情……”那臣僚歎息道:“這就譬如駱兄本為原配發妻,如今眼看夫君發了家,納了小妾無數,這些小妾各懷心思,慣會阿諛奉承,偏這夫君是個陳世美般的人物,眼中早已看不到糟糠之妻……”

糟糠之妻駱觀臨聽不下去,黑著臉打斷:“……休要胡言!”

荒唐,他是那等善妒之人嗎?

他臉色沉沉:“我在意的又豈是這些!”

他在意的是,那個人究竟還是不是當初被他視作知己的那個人。

“我懂……”那同僚喟歎道:“隻是如今既已在這條路上,已無回頭可能,多思無益,駱兄且著眼日後吧。”

這自然是高情商的說法。

若說的直白些,那勢必便是——生米都煮成熟飯了,就彆瞎矯情了,中途跑路,死路一條。

駱觀臨便也不再說話,但心中卻愈發悶堵。

此時,點兵場上有號角與戰鼓聲響起。

駱觀臨腳下一頓,轉頭遙遙看向點兵場的方向。

大將軍已再三確認過,和州城中,隻有常闊帶去的一萬餘人馬……此一戰,和州必是保不住了。

葛宗睚眥必報,上次攻城不成,自認掉了臉麵,攻下和州後,必不可能善待俘軍和城中百姓。

而那些兵士們也大多未經教化,這一路來已習慣了奪城之後的肆意搶掠搜刮……這一切,都有大將軍的默許。

他對此很不讚成,再三同大將軍提議要管束軍中,但大將軍與他道,這些士兵多是強召而來,若再不允他們在戰中得些好處,人心不齊,士氣不振,這仗便很難打下去。

換而言之,這份默許,是徐正業拿來激勵麾下士兵賣力攻城的食餌。

彼時對上那雙毫無波瀾的眼睛,駱觀臨隻覺有千言萬語堵在了嗓子裡,再說不出口。

百姓何錯之有?既無錯,為何要成為這“大業”的食餌,任人搶奪欺淩?

這一路來,回首他們所經之處,流民遍地,怨聲載道……

大將軍也曾寬慰他,成大業,必然要有所犧牲取舍,不破不立,待日後大業成就,天下平定,一切秩序歸位,自然都會好起來的。

會好起來嗎?

可現下所見,一切卻在變壞,因他們而變壞。

他反對女子當政,對明後諸多倒行逆施之舉痛恨至極,他急切盼望著有人能扭正這一切,還天下正統與太平,遇到徐正業時,他自認等到了那個人。

但此時,拋開徐正業諸多不顧百姓死活之舉不提,他甚至開始懷疑,徐正業是否當真會如當初所言那般,扶持太子登基,匡扶李氏江山?

他是不是……信錯選錯了?

這個問題的答桉太過沉重,如今走到這一步,幾乎已讓他不敢再深想下去。

伴隨著如雷鼓聲,大軍疾行離營,遠遠望去,形若長蛇猛獸於天地間遊走,氣勢洶洶,獠牙大開,掠殺獵物而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