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第一章 兩年後(1 / 2)

相思無彆離 北途川 6909 字 10個月前

《相思無彆離》

文/北途川

-

兩年後。

消息遲了半個月才傳到奐陽,跟著消息前後腳到的,是太子的親衛。

太子和二皇子明爭暗鬥多年,四皇子虎視眈眈,皇帝癡迷丹藥仙術,放任幾個兒子爾虞我詐,早些年太子監國才有了天下一統的局麵,隻是逐漸生了猜忌,爾後越發不信任。皇後非太子生母,日漸離心,眼看著掌控不住,遂改扶持四皇子,朝中一時波譎雲詭。

局勢僵困之時,太子驟然發難逼宮,據說當時極為凶險,勤王救駕的軍隊已經打到了明德門外,皇帝終於在新年前咽下了最後一口氣,傳位詔書上的璽印還未乾透。

皇帝駕崩,皇後被幽禁,二皇子遣送封地,四皇子以謀逆罪扣押,長明宮緊閉三日,發了國喪,太子李文翾即位,改國號崇寧。

朝野震動,罵新帝罔顧人倫綱常,不孝不悌,殘暴不仁。

然而被迅速而強勢地鎮壓下去了。

崇寧元年的新春格外冰冷肅殺。

春意蕭條,人心浮動。

奐陽城裡,祝府門前,一行百餘人快馬而至,徐衍翻身下馬,抬手勒令眾人:“都在這兒侯著。”

身後眾人隊伍整肅,迅速下馬,自覺分守門前、側門、矮牆、後門,牽馬而立,將祝府團團圍了個嚴實。

這一行人穿著便衣,乃天子近衛靈武衛,徐衍是從小就跟著太子的貼身護衛兼死士,如今身份水漲船高,剛封了近衛統領、禦前持刀侍衛,近日裡皇宮不安寧,他本該寸步不離伴駕左右的,此時卻悄無聲息地出現在了這座西北小城。

門房意欲阻攔,徐衍亮明腰牌,根本不給對方通傳的機會,徑直踏進大門:“我奉陛下令,帶我去見祝三小姐。”

門房和府衛從未接待過皇家的人,極力克製也難掩慌張,方寸大亂,隻得老老實實領著人去,心中盤算,莫不是三小姐犯了什麼時候罪。

徐衍板著臉,神色肅穆異常,生怕出一絲差錯。

落在旁人眼裡,比修羅夜叉還要可怖。

奐陽比鄰大漠,常年被風沙侵擾,因而窮困貧瘠,即便是曾經雄踞一方的祝氏,門庭算得上高闊氣派,可比起都城,也是差遠了。

而當初三小姐請求回奐陽時,果決而堅定,絲毫猶豫都沒有,其實隻要她想留在靈都,當時的殿下自然都能為她解決一切,但她卻是個自己有主意的。因為走得果決,為祝氏和太子都免去了諸多麻煩。

這份魄力,並不是誰都有的。

因此她不是個任人擺布的嬌嬌女娥,自己不小心些,恐怕難把人請回去。

徐衍眉頭緊鎖,想起臨行前陛下的叮囑,說如果他不能安然把祝家三小姐帶回去,就提頭回話吧!

“新朝甫立,朝廷上下亂成一鍋粥,三小姐的舅父也剛被陛下貶官,祝家連吃了三場敗仗,被聯合彈劾,她叔父祝泓被逼得隻能城門自戕謝罪以安撫民心,死的恰好是三小姐父母戰死的顯龍關外不足十裡,她祖父隱居多年,最近也從觀裡回了家,陛下不如再等等,三小姐這時未必願意回來。”那時他是這樣勸陛下的。

陛下請祝三小姐回靈都,此時是無名無分的,如此倉促,實為不妥。

請回去若放在宮外,難免引人猜忌。

可若是直接帶回宮,正值喪期,不加封賞直接把人拘著,閒言碎語便能把人淹死,豈不委屈了三小姐。

不若等事畢,直接把聘書下到奐陽,著禮官按皇後規格去迎,風風光光光明正大迎回來。

陛下一張臉冷若寒霜:“孤自然知道,孤還知道祝氏式微,她姑母起了幾次心思給她議親,孤再不去迎,怕是再見她,孩子都能喊孤一聲舅舅了。”

徐衍語塞,像祝家這種高門大姓,曆代以來出將入相的不知幾何,便是當下式微,稍待機緣,恐又是一番盛景。

求娶祝家女,隻要她有意,多的是世家大族趨之若鶩。

三小姐當時字字鏗鏘道願為父母守孝一生,也未嘗不是在安撫先帝的心,那意思是,她無意嫁人,至少祝家不會與權貴結姻親。

祝三小姐奐陽這一支,曾經榮極一時,最顯赫的時候,一朝三公,祝家女嫁入皇家,隻坐中宮位,祝家祖上出過四個皇後。

所謂榮極必衰,因著接連被彈壓,到了祝三小姐祖父這一脈,已然是薄弱許多,皇帝終於舒心了,可她父親偏是個天縱奇才的武將,她母親又是老梁王的獨女,父母皆為將帥之才。

夫婦一同戰死在顯龍關前不久,恰好是有人密報祝家夫婦勾結外賊。

朝野上下大為震動,幾個諫官日日叩請陛下徹查此事,還大將軍一個清白,當時局勢紛亂,皇帝將此事擱置了下來,隻說相信祝兄為人,死者已矣,遙寄哀思,正值邊境動亂,不宜內耗。

此時就這麼擱置了下來,不清不楚,不明不白。

那一年父母送往奐陽下葬,年僅八歲的祝相思成了她這一支嫡係獨苗,誰都想爭她的教養之權。

最後皇太後作為老梁王的長姐,將相思接去了皇宮。

從那之後,宮裡住著的祝三小姐,頂的便是未來太子妃的頭銜,跟著皇子皇女們一同去文華殿讀書習字。

直到兩年前她斷然離開。

兩年的時間裡,殿下極儘籌謀,為國事操碎了心,可始終分了一縷心神來盯著奐陽。

這奐陽城裡一舉一動,都在殿下的掌控之中。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