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右翼過來的魏國騎軍過了河之後才發現,漢軍的右翼,有一個不算太高的丘陵。
若是換了平時,這個丘陵並不算什麼障礙。
但在這個時候,漢軍早早就占了這個丘陵。
而且對於沒有雙邊馬鐙的魏軍精騎來說,想要仰麵進攻,實在是太過於困難了。
有將校大聲呼喝著,讓騎兵下馬,準備嘗試以步卒進攻。
在騎兵三件套沒有完整配套出現以前,騎兵在很多時候本來就是步騎兩用。
隻是他們這種騎兵,並沒有像純步卒那樣準備齊全,他們當中的許多人,甚至連個小圓盾都沒有。
丘陵上冒出來的弓弩手一波箭雨下來,沒有多少防護的魏軍就紛紛慘叫著倒地。
嘗試攻占右翼製高點失敗的魏軍騎兵不得不退了回去。
與此同時,在正麵魏軍步卒的牽製下,左翼同樣順利地渡到了西岸。
這讓張華精神振奮。
漢軍左翼是一大片平坦之地,最適合騎軍的衝鋒。
涼州大馬,橫行天下。
這個話,並不是說說而已。
涼州鐵騎,習用長矛,非精選前鋒,不可擋也。
這是當年曹操與馬超戰於關中時,議者所下的定論,足見西涼鐵騎的精銳。
馮永舉著望遠鏡,看到北邊的魏國騎兵正緩緩地組成方陣,連忙讓人揮旗下令。
一直讓人注意著中軍令旗的張嶷緩緩地吐了一口氣,喝令:“左轉,準備!”
“嘩啦啦”地一陣盔甲摩擦的聲音,一直坐著休息的陌刀隊站起來列陣,同時戴好頭盔。
在炎炎的烈日下,漢魏兩軍,所有人身上的鐵甲已經被曬得滾燙滾燙的,幾乎要把人燙熟了一般。
唯一例外的,則是陌刀隊的士卒,他們的鐵甲有輔兵幫忙澆水降溫。
接著一連串的兵器磕碰聲響起。
陌刀隊自街亭初戰後,就在實戰中不斷改進。
護羌校尉府的士卒時時巡視隴右,參與羌**亂,陌刀隊每戰必進,並非是無的放矢。
現在的陌刀隊,以陌刀為主力輸出,針對各種情況,還有環首刀,矛,鉤攘甚至哨棒等兵器作為輔助。
兵器和防護具甲不斷改進的同時,作戰方式也日漸成熟。
這是陌刀隊在街亭之戰後,再一次對上真正的魏國騎兵,而且還是天下數一數二的涼州鐵騎。
在輔兵全部退下之後,陌刀隊已經列陣完畢。
鼓聲響起。
各什長跟著鼓點下令:“進!”
舉刀前進的士卒,身材不但要高大,而且平日裡還要經常體力和耐力的訓練。
加上有牧場和養殖場的肉類補充,人人都算得上肌肉男。
黑色麵罩後麵,閃著冰冷的目光。
“陌刀隊在街亭第一次對戰的,是魏國中軍新五軍,其中還有當年曹賊縱橫天下的虎豹騎精卒。”
馮永把望遠鏡遞給薑維,“涼州鐵騎與虎豹騎都算得上是天下精騎。伯約你覺得,是涼州鐵騎厲害一些,還是虎豹騎厲害一些?”
薑維舉著望遠鏡,看到魏軍騎卒開始衝鋒,同時大漢這一邊,無數的雪白長刀斜斜舉起,在日頭下閃著耀眼的光芒。
鐵騎如洪流,陌刀如叢林。
舉著長矛的涼州鐵騎狠狠地撞上了正如牆而進的陌刀。
在這一瞬間,薑維的身子緊緊地繃住了。
以強力衝擊著稱的西涼鐵騎,在這個重步兵方陣麵前,居然僅僅是動搖了前麵兩三排陣線,然後就連人帶馬齊齊被絞殺成了碎肉!
“咚咚咚!”
鼓聲越急。
“進!”
後麵站著的陌刀隊列立刻邁步上前,越過前麵幾排,如此往複,輪流補充。
隻有生死,沒有退縮。
腳下的鮮血因為碎肉太多,沒能及時滲入地裡,在這種天氣下,一下子就變得粘糊糊的。
涼州民風悍不懼死,涼州鐵騎更是威猛無比。
隻是無論他們如何衝鋒,漢軍的如林長刀陣就如鐵鑄的城牆,讓他們一次又一次倒了下去,碰得頭破血流。
“君侯,末將雖不知道涼州鐵騎與虎豹騎哪個更厲害一些,但末將知道,他們在君侯的陌刀隊麵前,唯有俯首。”
好久之後,薑維這才放下望遠鏡,長長地吐了一口氣,轉過頭來,看著馮永,眼中帶著些許莫名的敬畏。
隨著越來越多的魏軍渡過了河水,正麵的戰鬥越發激烈起來。
歸師死戰之心,在這個時候得到了最大的解釋。
不少的魏軍紅著眼,奮不顧身地衝向漢軍陣形。
一杆長槍刺中了魏卒的大腿,強大的貫穿力讓槍頭從大腿後麵露了出來,魏卒咬著牙,舉刀揮向槍身。
“哢”地一聲,槍身很是堅韌,僅僅是被砍出了一道口子。
震蕩從槍身上傳來,魏卒痛得幾乎就要暈過去,他自知難以幸免,趁著對方沒有及時牽拉長槍,他撲下去,死死地抱住槍身:“殺虜!”
身邊的同袍呼喝著,舉刀衝向那個正在試圖抽出長槍的漢兵。
漢兵被逼得放開了長槍,隻是終究是慢了一步,長刀已經砍到了他的胳膊上。
“唰”地一聲,血噴如泉,失去了主人的胳膊掉到地上。
漢兵慘叫一聲,幸好旁邊有人過來幫他擋住了再次逼向他的長刀,這才讓他避免被砍掉腦袋。
左翼的魏軍騎兵一開始氣勢洶洶地衝鋒受挫,並沒有影響到士氣,他們退了回去,重整陣形,輪番衝鋒。
陣著的碎肉堆疊得更多。
終於,損失慘重的魏軍騎兵開始不斷地繞行。
不要說普通騎卒,就連騎軍將校也沒有見過這等古怪而凶狠的兵種。
這種士卒,似乎天生就是克製騎兵。
再厲害的騎兵在它麵前,都隻有一個下場:人馬俱碎。
“有此等步卒,騎軍尚何足懼?”
薑維喃喃地說道。
“倒不一定。”馮永在旁說道,“這世間,有陰必有陽,有矛自有盾。”
“騎軍麵對步卒本就有優勢,隻是這等突騎,沒辦法奈何這種步卒罷了。”
薑維有些不敢相信:“世間還有騎軍能打敗這等步卒?”
馮永點頭:“有。”
正麵相爭,輕騎兵對重步兵,本就沒有什麼優勢。
但若是換成甲騎具裝,那就未必了。
無論是甲騎具裝開始興起的南北朝,還是隋唐,乃至宋元,甲騎具裝都占著極為重要的戰略地位。
這一點可以從文獻資料和出土文物中得到證實。
而不像有些人所想的那樣,唐朝和元蒙隻注重輕騎兵。
當然,因為戰場的不同,甲騎具裝也可能會變成甲騎,即人披甲,而馬不著鎧。
甲騎具裝真正退出戰場,那是要到明清時代。
因為火器的出現,戰爭形式發生了改變。
大唐的陌刀隊所向無敵,那是因為它所麵對的基本都是草原民族的輕騎兵。
同時大唐本身還有大量的騎兵配合陌刀隊。
沒有騎兵策應的重步兵,在麵對甲騎具裝時,占不了什麼上風。
甚至在麵對敵方的輕騎兵和重騎兵配合進攻時,大多時候隻能飲恨收場。
這個時候,甲騎具裝還沒有出現,也可能出現了,但以現在的世道而言,漢魏吳三國,還沒有人能玩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