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日後,蕭關城下的魏軍大營裡。
“報!報大司馬,東南方有打著馮字大旗的蜀虜出現!”
正在巡視攻打蕭關準備工作的曹真一聽,臉上露出了施計得逞後的笑容:
“這馮賊,終於自己送上門來了嗎?”
“我本還以為,他至少也要兩日後才能到,沒想到竟是來得這般快,傳聞此賊善領兵奔襲,果真不假。”
跟著曹真前來的郭淮笑著接了一句:
“依末將看來,馮賊此次隻怕不是領兵奇襲,他這是要領兵送死而來!”
郭淮當年差點被留在隴右,還是靠著他前些年扶持起來的胡人部族,又恰逢當時大旱,渭水見底,他這才能順著渭水逃回了關中。
那一次隴右之戰的逃亡,當真是讓他狼狽不堪。
而且事後聽說,那些支持他的胡人部族,被馮賊連根拔起。
故郭淮對馮永亦是深恨之。
等了好久終於等到今天。
雖然要報隴右之仇,可能還要等上幾天,但此時並不妨礙他取笑一番,以稍稍泄心中憤懣之氣。
周圍的人聽了,皆是哈哈大笑。
倒是曹真,笑過之後,還是說了一句:
“馮賊所領之軍,乃是蜀虜的精銳,聽說此人陰毒狡詐,又善用兵,大家還是不要小視之。”
“也幸好這次此賊太過大意,居然敢孤軍深入關中。此次若是能除掉此賊,也算是為大魏除去一個大害。”
蜀虜出了一個善治民的諸葛亮,就已經讓大魏頗是忌憚。
沒曾想前些年又冒出個馮賊,不但善斂財,還善治軍,連文章都儘奪天下之文氣。
這幾年蜀虜再不複夷陵之戰後的頹勢,反是越發有興盛之像,當真是讓人好不氣悶。
此次若是能除掉馮賊與他手下的精兵,蜀虜少說也是要斷掉一臂。
“大司馬巧施妙計,以逸待勞,又讓大魏士卒趁機養精蓄銳;反觀馮賊,後路被斷,軍心定然不穩。”
“又被大司馬逼著急行而來,師疲軍老,更兼兵少,大司馬此戰,定能破蜀虜,擒馮賊!”
原本被曹睿派往汧縣的秦朗久隨皇帝,深得觀顏察色之道。
此時他看到曹真雖是勸大家小心,但臉上的神情卻是有得意之色,當下豈會不知曹真心裡的真實想法?
曹真聽到這個話,不禁用手捋了捋胡須,麵帶笑容,顯然此話,深得其心。
“攻城器具,可曾準備妥當?”
“回大司馬,已經妥當。”
曹真聞言,點了點頭:“甚好!欲破蕭關,則必先破馮賊。馮永此番急行而來,吾可不能讓他恢複力氣。”
“傳吾之令,明日進軍,破蜀虜,擒馮賊!”
“破蜀虜,擒馮賊!”
正當馮永與曹真對峙於蕭關城下時,回中道東邊的山頭上的某個綠草叢裡,突然動了一下。
然後有幾個身影站了起來,他們身上穿著灰中帶綠的衣物,連臉上都塗著某種墨綠色的色彩。
即便是站起來,若不是一直盯著那草叢看,還真看不出那裡站著人。
那幾個古怪的人物各自打了手勢,然後又慢慢地退回山裡。
在某個不知名的山穀裡,一支軍隊正靜靜地呆在那裡。
“報將軍,外頭除了偶有魏軍傳騎經過,剩下的時間裡,再無其他人。”
偵察回來的暗夜營隊長第一時間就向霍戈。
霍戈臉色有些難看地點了點頭:“知道了。”
暗夜營的人退下後,霍戈這才看向石苞:“石參謀,你覺得,這曹賊的糧隊,會在哪裡停留?”
雖說石苞前麵說他自己隻是為了瞻仰奇人,所以才特意去龍池山看過。
但霍戈領著人這一路走來,發現他對這條小道甚是熟悉。
居然能以最快的時間領著他們走出了群山,然後還能找了一處隱蔽的藏身之處。
當然,這不是重點,重點是霍戈需要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回中道適合屯留之處。
因為從汧縣到蕭關,足有數百裡(漢裡),這可不是一日就能到來回的距離。
如果真按關將軍所言,曹真從汧縣到蕭關,用不到十日的時間,趕到蕭關下,那麼他定然是讓大軍急行。
大軍急行的話,輜重糧草之類,不可能這麼快,隻能跟在後頭慢慢趕路。
所以現在自己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到回中道上曹賊的輜重隊或者糧草隊。
石苞正看著周圍那些沉靜而又有紀律的士卒,心裡正感歎馮君侯的治軍有道。
此時聽到霍戈問話,下意識地就是說道:“霍將軍請放心,這回中道上適合屯留之處,吾亦是知道的。”
“想當年,我為了能把貨物私運……咳,為了能讓運貨省些時間,可是沒少探知過關中的各條要道。”
“此山穀出去北上,有一水,水邊有一小鄉亭,當年走回中道的旅人,都要在那裡駐留。”
“故在某想來,若是賊軍運糧,那裡定然是屯留之所。”
霍戈聽了,臉上就是一喜:“如此甚好!不知從這裡到那需要多久?”
“不過大半日路程。”
“好!暗夜營!”
“將軍有何吩咐?”
“你們馬上派人,沿水北上六十裡查探一番!”
“諾!”
看著暗夜營的人又開始整軍裝備出發,石苞不禁有些擔心地問道:
“霍將軍,這將士們翻山而來,隻怕有些勞累。這暗夜營,這一路來更是前頭開道查探,隻怕更是疲憊。”
“如今距天黑最多不過兩個半時辰,他人這一來一回,也要一日半的功夫,這暗夜營會不會……”
霍戈搖頭:“石參謀請放心,暗夜營的人,乃是君侯親領的精銳,他人可說累,他們可不能。”
石苞聞言,再看周圍的士卒,心裡不禁感歎萬分。
暗夜營的人身上所著衣物,即便是走了不少地方的石苞亦是從未見過。
更彆說現在這些士卒所吃的乾糧,居然摻了安定世家大族夢寐以求的紅糖。
一口下去,美味異常,讓人吃了還想吃。
這等美食,就這樣被馮君侯用來供給軍中士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