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四更,夜寒悄然而起,大漢丞相也不知怎麼的,突然捂住胸口。
他竟是呼吸突然急促起來,同時感覺到心頭猛然霍霍加快跳動,眼前變得有些模糊。
諸葛亮不由得扶著案幾坐下,深吸了幾口氣,又閉眼半躺了一會,這才緩過神來。
隻是沒一會兒,他又開始咳嗽,直到喉嚨隱隱有股腥味,咳嗽聲這才勉強停了下來。
清楚地感受到身體的變化,讓諸葛亮不由地歎了一口氣,他知道,自己的身體已經是大不如從前了。
這兩年熬夜處理完政務,身體會經常出現這種情況,委實是讓人難受非常。
已知天命的大漢丞相,臉上現出些許的不甘之色。
若是自己此時才入不惑之年那該多好?
至少可以多出十年的時間。
不但可以讓馮永毫無顧忌地放開手腳,同時還可以試出薑維究竟是不是半身美人。
不像現在,不得不開始為身後事做準備……
守在前殿的大漢丞相想到涼州,又想到關中,再想到吳國……
思緒紛亂之下,東邊竟是不知不覺地露出了魚肚白。
當第一縷金光射破蒼穹的時候,一聲嘹亮的哭啼聲劃破了行宮。
“恭喜陛下,是個小皇子,母子平安。”
產房被推開了,一個女醫工出來報喜。
阿鬥一聽,“哈”地一聲,然後一拊掌:“噫!真是兒子!”
明明是守了一夜,阿鬥的精神卻是亢奮非常,小胖臉上的眼睛鼻子都擠成了一團,抬腳就要往裡頭闖。
“陛下不可,裡頭還有血汙,要收拾一番。”
女醫工早有準備,連忙攔住。
阿鬥被女醫工攔住,也不著惱,甚至很是聽話地頓住了身子。
畢竟南鄉醫學院的名頭在那裡,現在全大漢都知道南鄉醫學院接生醫術高。
彆人家生十個就要有二十個過鬼門關的心理準備。
放到南鄉醫學院,人家就能從鬼門關搶回十四五個。
剩下的五六個,若是南鄉醫學院沒辦法,那就真是命該如此,怨不得誰。
阿鬥踮起腳往裡頭看去,嘴裡喊道:“皇後,皇後,你還好吧?”
裡頭傳來張星彩微弱的聲音:“有勞陛下關心,妾無事,就是有些累。”
“那就好,那就好!”
阿鬥得到張星彩的回應,興奮地搓搓手,一時間竟是在產房外團團轉,也不知道要做什麼。
張夏侯氏與黃月英是婦人,倒是可以提前進入產房。
張夏侯氏看著仍在傻樂著轉圈圈的阿鬥,忍不住地提醒了一句:
“陛下,聽說丞相昨夜一直守在前殿,未曾離宮,皇後誕下龍子,為何不派人告知丞相?”
“啊?對對對!吾竟是忘了這事,來人!”
阿鬥正要派人,突然又福至心靈,看了一眼產房,繼續說道,“速在前頭帶路,我親自去告訴相父。”
在前殿的大漢丞相正覺得自己支撐不下去,頭腦昏昏沉沉,倦極欲眠的時候,突然有一個聲音遠遠地傳來:“相父,相父!”
諸葛亮頓時又被驚醒了過來,他一個激靈,連忙站起來順著聲源看去。
隻見阿鬥正不顧禮儀地向這邊小路過來。
“陛下,皇後可曾平安?”
“平安,平安!”
明明已到八月底的漢中清晨,非但沒有熱氣,反而帶著些許涼意,讓人覺得甚是舒服。
偏偏阿鬥卻是跑得滿頭大汗:“相父,皇後生下皇子,是皇子啊相父!”
“當真?太好了!”
諸葛亮喜上眉梢,渾身的疲憊竟是不翼而飛。
“相父,快走,快走。”
阿鬥拉著諸葛亮的手,嘴裡連連催促道。
一帝一相再次來到產房前,裡頭終於是收拾乾淨,可以進入。
諸葛亮身為相父,倒也不用忌諱。
兩人進去後,看到黃月英正抱著孩子在哄,張夏侯氏則是坐榻邊,手裡端著碗,在給皇後喂著湯。
光聞這味道,諸葛亮就知道這是參湯。
因為他夜裡處理政務的時候,就經常要靠參湯提神。
阿鬥先是往榻上看去,輕聲叫喚道:“皇後?”
張星彩發梢還有些濕漉漉,看到一張小胖臉,滿是疲憊的臉上就是泛起笑容:“陛下,是兒子。”
“是是是,我知道了,是兒子,也是我們大漢以後的太子。”
阿鬥連忙應道。
必須是太子,這是無可爭議的。
應高祖之靈而孕,應蕭關大勝而孕,應收複涼州,開疆拓土而生。
最重要的,還是嫡長子,誰敢說不是太子?
張星彩聽了,本來滿是倦容的臉一下子就散發出光彩來。
看到張星彩沒什麼大恙,阿鬥這才小心縮回頭,看向黃月英懷裡的孩子。
這是自己和皇後盼了近十年才盼來的孩子。
他從黃月英手裡小心翼翼地接過來,歡喜地看了半天,這才看向大漢丞相:
“相父,不若你給取個名吧?”
諸葛亮看到皇後與皇子皆是平安,臉上亦是露出笑容,突然聽到阿鬥這個話,微一猶豫:“這個……不合規矩。”
雖說先帝草創基業,沒有那麼多的繁文縟節,但畢竟是皇子,身為人臣,怎可僭越?
“相父者,即陛下要事之如父,既如父,相父取名怎麼就不合規矩了?”
躺在榻上的張星彩接口道,“相父才智絕倫,這個孩子能得相父取名,乃是福氣。”
“對對對,先帝創基業,相父興漢室。無先帝則漢祚斷絕,無相父則漢室難興。今先帝不在,唯仰相父。”
“更兼昨夜相父親守前殿,給五郎取個名,最是合適不過,誰又敢說不合規矩?”
阿鬥的“跟屁蟲”技能開始發動。
大漢丞相自然知道,事情自然不是阿鬥說得那般簡單,很明顯,帝後二人這是在給這個孩子鋪路。
不過諸葛亮心裡倒也沒有多大反對。
畢竟這近一年裡,這個孩子身上被賦予的政治色彩太不尋常了。
於是也就不再推辭,沉吟了一下,然後開口道:
“《詩經大雅》有言:天生烝民,其命匪諶。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諶,誠也,不若就取諶字如何?”
“先帝有仁義之名,待臣下以赤誠之心,隻盼五皇子能承先帝之餘烈,讓大漢延綿不絕。”
這一席話,幾乎已經是在表明態度了。
阿鬥一喜,正要說話。
哪知諸葛亮又是看向皇帝,又意味深長地多說了一句:“陛下,大漢如今也算是有了善初,隻盼以後陛下亦能記住這句話。”
阿鬥一愣。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