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大漢丞相,已是老態畢露。
不但雙腿乏力,外出時需要坐四輪車,由人推著走。
同時眼睛也已經老花。
他舉目遠眺,但見對岸模模糊糊有些看不清,於是舉望遠鏡看去。
但見對岸魏軍營寨林立,壁壘高築,壕溝深遂,更有無數鹿角立於對岸,不禁略有吃驚:
“司馬懿誠乃勁敵是也。如此嚴密營寨,若是強行攻之,怕是要耗費不少將士性命。”
跟著過來的魏延聞言,頗有些不以為然:
“魏賊見我大軍初至,竟不思趁我立足未穩而攻之,反是早早做出此等森嚴防備,此可謂膽怯耶?”
“且我軍中有工程營,其石砲可發大石,隻要日夜不停,又何愁不破營寨?”
“吾觀那鹿角,皆是木製,隻消用石砲發些油火,便可儘毀矣!”
諸葛亮聞言,隻是笑而不語。
以油火攻城,馮永早在十年前就用過,司馬懿豈會不明白這一點?
隻看他挖了不少壕溝,便知有隔火之用。
方才自己用望遠鏡看過了,那壁壘多以泥土版築,即便有木頭,前方亦塗有濕泥,便知其已有防火之備。
看著對岸延綿不斷的營寨,石砲再厲害,也沒辦法把對方營寨全部砸光啊!
就是有取之不儘的石頭,能把營寨全部砸光又如何?
對方隻消步步為營,不斷地繼續在後方挖出壕溝,築起壁壘,如此反複,難道自己就要這樣一步一步挪到長安城?
真要這樣做,理論上倒是行得通。
但實際上得等到什麼時候?
再說了,兵者,危之大也。
若是久戰不下,將士必然勞累厭戰,兼又是遠離故裡,到時隻怕未至長安城下,軍中士氣已是低落。
還有糧草,久戰不下,蜀地糧食再多,也撐不起這麼消耗啊!
真要這樣打,日曠持久不說,最後還要賭對方比自己先撐不住,實乃下策。
故石砲確是攻城利器,但於野戰,最多也就是能砸掉賊人布置在前麵的障礙物和壁壘。
想倚仗石砲摧敵,實是太過想當然。
這些事情,自是馮永告知諸葛亮的,諸葛亮也曾推演過,所以了然於胸。
隻是魏延不知道啊,他見丞相不語,明白丞相這是不同意他所言,心頭暗是不悅。
丞相懶得看他。
這麼些年來,魏延屢次在私底下裡說自己之才不能被儘用,故竟被小輩位居己上,其抱怨之意溢於言表。
丞相又豈會不知這些事?
他隻是裝作不知罷了。
當年第一次北伐,機會對誰都是公平的。
魏延還是被派為前鋒,而馮永,卻是被安排在後方運糧。
結果呢?
前鋒攻不下襄武,運糧的卻是不傷一人拿下隴關。
前鋒在襄武折損了好些將士,運糧的持危扶顛,解北伐危機於一線。
怪誰?
更彆說蕭關一戰,魏延能大破十萬魏賊?
吹牛皮呢!
所以隻要自己身為大漢丞相一天,馮永就是他最看重的大漢未來棟梁。
不管臉色不好看的魏延,諸葛亮隻管讓人推著四輪車,沿著武功水西岸來回查看敵情。
東岸的動靜早就驚動了一直密切注意這邊的魏軍,司馬懿聞之,親自帶人過來查看。
一人騎馬,一人坐車,一個魏國大司馬,一個大漢國丞相,就這麼相遇了。
曆史的車輪,滾動至此,似乎再次回到了原本的軌道。
幾乎同一時間,兩方軍士皆是高聲呼喊:“敢問對岸何人?”
“大魏大司馬司馬懿。”
“大漢丞相諸葛亮。”
目光如同穿過了曆史的時空,丞相與大司馬就這麼隔著武功水對望著。
東岸:“久聞公之大名,今日有幸相會!”
西岸:“君出身名門望族,果真氣度宏雅。”
雙方皆是哈哈一笑。
“公今親領大軍出漢中,欲東渡耶?欲北渡耶?”
“君欲吾東渡耶?欲吾北渡耶?”
再次哈哈大笑。
短短兩句,已是暗中交鋒了一個回合。
“我願公南歸,何如?”
“怕不能如君所願。”
“那我且看公是東渡,亦或北渡。”
“但請拭目以待。”
聊過短短幾句,便已足夠,兩人就此彆過。
隻待回到軍中,魏延迫不及待地說道:
“丞相,水邊時那司馬懿問丞相東渡亦或北渡,可見彼怕是知丞相之意,不若現在就讓末將先行北渡渭水,占據北岸高地北塬。”
“若不然,待魏賊反應過來,怕是再難矣!”
諸葛亮本欲就答應,但想了一下,便點頭道:
“也罷,吾便分你萬人,明日立刻北渡渭水。”
魏延大喜:“喏!”
與此同時,司馬懿回到軍中後,謂左右曰:
“明日蜀虜怕是要北渡渭水,占據北塬,以絕汧縣大軍矣!”
左右問道:“諸葛亮今日至武功水東岸查探軍情,此非為東渡武功水做準備耶?為何大司馬反說他是欲北渡渭水?”
司馬懿嗬嗬一笑:
“此所謂虛則實之,實則虛之是也。若他當真有心東渡武功水,便不會上五丈原。他上了五丈原,便是欲跨渭水而登北塬,斷絕東西是也!”
隻待到第二日,果見有一支漢軍,開始北渡渭水,向著渭水北岸的高地北塬而去。
於是魏國軍中諸將皆服大司馬有先見之明。
而在此時,早幾日就被司馬懿派出來的杜襲看著北塬下麵的漢軍,哈哈大笑:
“大司馬早料到汝等會來,讓吾在此等候多時矣!”
魏延聽得哨探說北塬有魏賊,當下大吃一驚,連忙趕到軍前查看,果見北塬上人影幢幢,壁壘高築。
他不由地恨恨跺腳:
“又遲來一步矣!若是早日過來,何至於此?”
在試探一番,發現果真難以攻下後,魏延不得不派人回到渭南,向諸葛亮說明情況,請求派更多的援軍過來。
沒想到諸葛亮卻是拒絕了他的請求,甚至命令他直接領軍返回。
魏延得令,隻是怏怏領軍退回渭南。
他回到軍中後,前去帥營求見。
“丞相,吾等此番過來,既不及時渡水,所攻又不決,此乃兵法大忌啊丞相!事若有不諧,悔之晚矣!”
正在低頭看軍中公文的諸葛亮抬起頭,緩緩地問道:
“你在教我做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