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賈栩與郭淮的矛盾由來已久。
準確地說,是賈栩對郭淮不滿由來已久。
認為郭淮太過膽小,在蕭關一戰中被蜀人打得喪儘了膽。
故曾在私下裡不止一次抱怨郭淮畏蜀如虎。
如果說對麵是馮賊時,還可以理解為小心謹慎。
那麼在馮賊退出橋山之後,麵對寂寂無名的賊將,郭淮居然還吃了對方的虧,簡直就是無能至極。
軍中主將多與部將有所不和,大概是魏國的軍中傳統了。
當年張遼與樂進、李典皆不和,但卻一齊留在合肥防備孫權。
曹休與賈逵不和,兩人又常常被魏主一齊派去與江東作戰。
現在滿寵與王淩不和,同時兩人也是各領一軍,守在揚州前線。
故賈栩與郭淮不和,倒也不是什麼意外的事。
此時郭淮讓賈栩斷後,頓時讓賈栩覺得對方是在假公濟私,打擊報複自己,所以自然大為不忿。
隻是軍令如山,郭淮終究是軍中主將,賈栩不忿歸不忿,卻是隻能聽令。
一直用望遠鏡觀察對麵山頭的薑維,立刻就注意到了魏軍的大規模調動。
於是便與李球商議道:
“吾觀賊人動靜,頗是詭異,怕不是要逃?”
這幾個月來,薑維與郭淮交手多次。
薑維有兵精刀銳之利,郭淮獨占兵多優勢,彼此各有勝負,皆知對手不是易與之輩。
李球現在也算是坐興漢會頭幾把交椅的人物,再加上又頗有幾分才乾。
換了平時,他未必會服薑維。
但兄長素來有識人之明,而且這一次親自當麵點的將。
再加上為了大局,他表麵上沒有異議,但心裡其實是不服的。
在經過這幾個月的共事之後,在見識到薑維以劣勢兵力打得對方不敢輕易出動之後,他這才算是放下了成見。
所以在薑維斷言魏賊有退意之後,李球沒有出言反對,而是問道:
“薑將軍何出此言?”
薑維解釋道:
“吾觀賊人此番動靜不小,似有全軍出動之像,若非準備出去與我等相戰,則必有所圖。”
“然這數月來,我與賊人皆知,除非有援軍到來,否則以各自手頭這些兵力,皆不足以動搖對方營寨。”
“故在我想來,賊人這般動靜,不是大舉進犯,十有就是要準備退走。”
李球聽了,麵露若有所思之色:
“此次收複關中之戰,丞相自漢中出兵,君侯又領軍奔襲並州,莫不成是關中有變?”
“此正是吾之所料!”薑維眼中閃著興奮的光芒,“天下能擋住丞相與君侯東西夾擊者,又有何人?”
“故此番必是丞相或者君侯有了進展,關中有急,故賊人這才不得不退出橋山。”
涼州軍千裡橫跨大漠,已經算是世間難見的精兵。
就是自己,都沒敢想到達九原之後,涼州軍還有能力再次千裡奔襲。
魏賊就更不可能會想得到。
關中之戰已經打了大半年了,若是君侯進展順利,彆說是拿下並州,如果再大膽一點,說不定還可以嘗試一下飲馬大河。
隻要君侯進入河東,魏國隻怕是要舉國震動。
若是丞相那邊再配合拖住魏賊主力,那麼
想到這裡,薑維越是興奮起來。
雖是推測,但薑維的語氣卻是極為肯定,顯然對丞相和馮刺史的信心,遠比李球要強得多。
“那薑將軍意欲何為?”
李球有些猶豫地問道。
很顯然,在沒有得到賊人確切消息之前,李球要比薑維謹慎一些。
薑維有些激進冒險的性子此時暴露無遺:
“按兵法,若欲退兵,最好能勝而後退,這樣就無追兵之憂。”
“次一等,則是示戰而後退,可以讓敵心有疑慮,而不敢全力追趕。”
“再次者,便是不戰而退,後軍必有險若是敗而退,則有全軍覆沒之憂。”
“故若明日賊人大張旗鼓出戰,實是心虛,吾等必要力戰,最好是戰而勝之,讓賊人不敢輕易退走”
“若是賊人不出戰,則須注意賊人已經逃走,正是我等立大功之時。”
如此篤定的語氣,讓李球有些擔心:
“萬一賊人並非退走”
“無妨。”薑維知其意,建議道:“明日若是出戰,吾便親領虎步軍上陣,李將軍你可看守後營,既可接應,又可防賊人有詐。”
橋山地形複雜,除非是圍山仰攻,否則的話,兩軍相爭於山林或山穀之間,少則一千餘,多則兩三千,再多就難以施展開來。
即便是分成前後梯隊,輪番上陣,也不會超過一萬人。
這種情況下,薑維身為一主將,居然要親自上陣。
李球委婉說道:
“薑將軍乃是軍中主將,豈可輕易親臨敵陣?”
“陌刀營的鄂順,乃是一員猛將,明日可讓他帶陌刀營當前軍,薑將軍可領虎步軍居中,如此,可無憂矣。”
馮刺史臨走前,把整個陌刀營都留了下來,特彆是陌刀營主陌刀手鄂順,天生神力,偏偏又長得醜惡如鬼。
即便是不戴鬼麵具,也能嚇得膽小之人如白日撞鬼。
薑維得到李球的支持,當下大喜道:
“如此甚好。”
到了第二天日上三竿,果見一支魏軍就來到漢軍山寨下的平地上布陣,同時派人挑釁叫罵。
薑維笑對李球謂曰:
“賊人果不出吾之所料。”
李球心裡不由地有些佩服。
看到薑維興致勃勃地就欲帶人迎戰,他連忙提醒道:
“若賊人欲戰勝而退兵,此番必然是如困獸之鬥,薑將軍還是要注意賊人有埋伏。”
薑維滿口應下。
就在薑維和李球兩人全神應付前來挑釁的魏軍時,他們卻不知道,興隆關內的郭淮,早在天未亮的時候,就悄悄領軍,開始順著秦直道,翻越橋山主峰後山。
興隆關所在的橋山主峰,要比其它山峰高一些。
所謂登高望遠,雖然漢軍借助望遠鏡的優勢,可以提前察覺到敵人的動靜。
但望遠鏡並不能穿透山體,看到主峰後麵郭淮的真實調動。
與郭淮並騎而走的郭模,禁不住地回頭看了一眼身後離得越來越遠的興隆關,麵帶佩服之色:
“將軍如何得知那賈栩會不聽將軍之令,緊守營寨,而是擅自前去迎敵?”
郭淮得意一笑:
“賈栩此人,多言吾畏敵,看似輕視吾,實則是不把蜀虜看在眼裡。”
“以前有我壓著他,他本就不服,現在我特意讓他單獨領軍,臨走前,又故意以言語激他,他豈會不心存憤慨?”
“又如何會把我的話聽在耳裡?隻待我一離開,就算是他不擅自領軍出戰,隻怕也會在蜀虜前來試探時,開寨迎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