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裡接到的,是一把稻穀。
穀蔈“什麼意思?”
馮君侯掂了掂手裡的稻穀,問道。
難不成這是南中的風俗,送人稻穀,表示祝願對方穀糧滿倉?
花鬘抬了抬下巴,提醒道:
“你可知這稻穀與平常的稻穀大不一樣?”
馮君侯聞言,不禁低頭仔細又看了看:
“不就是稻穀麼?還能有什麼不一樣?難不成這是熟的?”
他一邊說著,一邊撚起一顆放到嘴裡。
嘴裡響起輕微的一聲“哢”,嚼了嚼,馮君侯皺眉:“生的?”
旁邊的關小君侯看了一眼阿喃,撫額歎氣,她終於知道這孩子把翡翠放嘴裡嘗鹹淡是隨誰了。
花鬘“嘖”了一聲,用一副看白癡的眼神看著馮君侯:
“這是我去年和今年在錦城那邊種出來的稻穀!”
馮君侯看到她這副模樣,頓時就是不甘示弱,嫌棄地看著手裡的稻穀:
“咋啦?你種出來的稻穀,就比彆人的金貴?還好意思拿出來送人?還隻送這麼一把。”
“真要送,你送我千幾百擔還差不多,正好吃多了麵食,今年冬日可以多吃幾碗米飯。”
花鬘大怒:
“當然比彆人金貴!這穀種,可是我千辛萬苦從邑城那邊找來的,知道我花了多少心思!”
她一邊說著,一邊忿忿地伸出來,往馮君侯手上抓,想要把稻穀搶回去。
“林邑又”
馮君侯剛說了三個字,然後下意識地就頓住了:“林邑?”
“當然!”
花鬘的小手已經抓住了稻穀,誰料到馮君侯大手突然一握,直接就把她的手一並握住:
“唉呀呀!你這小娘子,說話就好好說話,動手動腳做什麼?”
“再說了,送出去的禮物哪還有自己拿回去的道理?”
馮君侯生怕她用力抽走,另外一隻手又握住她的手腕,不讓她動。
“你先好好與我說說,這是怎麼一回事?你是怎麼從林邑那裡拿到種子的?”
“還有,你說這是你在錦城那邊種出來的穀子,可是當真?”
花鬘小臉通紅,怒目而視:“你放手!”
“我不放!”馮君侯開始耍流氓,“這是我的東西,你先把事情給我說清楚!”
花鬘用力抽了幾下,沒想到馮君侯握得更緊了。
她快要哭出來了:“你先把我的手放開!我不拿你的東西!”
“啊?這個”
馮君侯這才注意到兩人之間的尷尬,忙不迭地鬆開手。
“這個哈哈,這個,沒注意,哈哈”
當著一眾妻妾的麵,馮君侯打著哈哈,彎腰把地上的幾粒穀子撿起來:
“聽到花娘子提起林邑稻,一時情急,一時情急,嘿嘿”
阿梅是個乖巧的,有些好奇地看著馮君侯很在意這些穀子,出聲打破了尷尬:
“男君,這林邑的穀子,與平常的穀子有什麼不同嗎?”
馮君侯把穀子重新倒入荷包,一邊說道:
“這個啊,就得問花娘子了,畢竟這可是她種出來的。”
花鬘這個時候,終於略微平息了一下自己的心情。
她沒敢去看彆人,隻敢看向自己的好友阿梅:
“林邑稻耐旱,不需要像平常稻穀那樣,地裡離不開水,而且它不擇地,隨地而長。”
“最重要的,它從播下去到收成,隻需要兩個月多一點”
聽到這裡,就連原本一直斜眼看人的張大秘書,都忍不住地驚呼起來:
“兩個月?”
“不是兩個月,是兩個多月。”花鬘糾正道,“聽說林邑那邊,隻需要不到兩個月,但我在錦城試過了,超過兩個月。”
“兩個多月也可以啊!”張星憶截口說道,“南中那邊多山地少,要是這林邑稻真這麼好,那可就解決大問題了。”
花鬘當然知道既不挑地,又很耐旱的林邑稻很適合在南中種植。
特彆是興漢會帶頭在南中開出梯田,簡直就是為林邑稻量身打造。
想到這裡,她忍不住地看了一眼馮君侯。
都道此人是鬼王轉世,看來不無道理。
要不然,他怎麼會讓自己一直想辦法找到林邑稻,又怎麼會在南中大力開發梯田?
可以說,此舉對於南中百姓而言,當真算得上是大功德了。
如果說諸葛阿公是給南中帶來了秩序,那麼這個家夥,就是給南中帶來富足。
當然,最早的時候他是吃人,這個不算。
馮君侯沒有注意到花鬘的目光,他轉過頭去,對著張星憶笑道:
“還有江州,張伯岐可算是走了大運了,還沒上任呢,就憑空得了這麼一件大功勞。”
有了林邑稻,不僅僅是江州,加上南中和整個蜀地平原,可耕種麵積估計又要再擴大一番。
那些渠水灌溉不到但雨量充足的地方,還有那些不夠肥沃的地方,都可以嘗試種上這種稻穀。
這麼一算起來,蜀地的糧食產量可能又要再提高。
不但要卷死蜀地平原的世家,而且還要卷死荊州的豪族。
想到這裡,馮君侯看向花娘子的目光,就變得格外歡喜。
花娘子不敢對上馮君侯的視線,目光閃躲。
馮君侯光顧著高興,沒有去探究,隻管對著關小君侯說道:
“今日貴客上門,我要好好招待一番,細君,煩你告訴下人一聲,多備些上好的酒菜。”
關小君侯含笑點頭,深深地看了一眼花鬘,然後招呼幾人領著孩子下去。
花鬘也想跟著離開,但她是客人,最重要的,是她還有事要跟馮君侯說。
“坐下先喝口茶。”
馮君侯主動開口說道,“林邑稻的事情,辛苦你了。”
早幾年就吩咐給她的事情,本來馮君侯自己都已經不報什麼希望了。
沒想到她居然能一直記著,給了自己一個意外之喜。
馮君侯這麼高興,除了剛才所說,其實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
農業是第一產業,人類社會的一切發展,都是建立在足夠的糧食供應的基礎上。
從漢到唐,長達千年時間裡,中原的官方統計人口,頂峰基本都是六千萬上下。
直到宋時,新式工具的出現,大力開發江南。
最重要的,是大力推廣林邑稻,這才讓人口觸摸到億的規模。
直至明代,繼續引進新型糧食作物,人口再一次突破,向兩億發展。
不要小看一種兩種的農作物的引進和改進,它很可能讓中原大地能承受的人口極限,不斷地突破上限。
沒有足夠的糧食供應,沒有足夠的人口規模,什麼都是虛的。
花鬘聽話地坐下,捧起茶杯,湊到嘴邊,然後又很快放下,也不知喝沒喝:
“倒也沒有什麼辛苦,其實我這一次過來,除了給你說這個事,還有事想要求你。”
“哦,什麼事?儘管說來,隻要我能做到的,一定會幫你。”
馮君侯今天心裡高興,大包大攬地應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