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7章 漢吳之彆(2 / 2)

蜀漢之莊稼漢 甲青 10503 字 10個月前

雖然它看起來是僅有三千鐵騎,但實際到了戰場上,它還要有精騎輔翼配合。

可以說,學會了鐵甲騎軍的戰法,同時也學會了如何運用精騎。

想到這裡,朱據大是恨鐵不成鋼,他冷冷地說道:

“若是你們受不了這個苦,那就與我早早說明,我也好儘快稟報陛下,請陛下再派一批人過來,也免得誤了陛下的大事。”

朱熊沒有想到,自己的大人在這個事情上竟是如此大的反應。

他囁嚅了一下,終是不敢再說話。

相比於正在尋求突破困局的吳國,季漢又是另一番氣象。

延熙元年十月長安大封賞之後,長安作為大漢的京都,開始正式走向正軌。

錦城、漢中兩地的中央官署,不斷地遷往長安。

就連南鄉的大漢聯合儲備局、皇家學院,也一並遷移。

特彆是皇家學院,正式代替以往的太學,成為季漢的最高學府。

時以馮中都護為山長,蜀地的著名學者杜瓊、精通經學的許慈、通曉左氏春秋的來敏、專於“三史”的孟光等當世名士,皆是學院教授。

同時皇家學院又另設講武堂,以軍中宿將教軍中之事。

一時間,季漢文武皆盛。

感於漢室三興有望,有人上奏天子,建議大赦天下罪犯,以示天子之仁。

“主君,尚書令蔣公有事求見。”

下人拿著一張拜帖,送到了馮都護的手上。

蔣公琰?

看看天色,已經是到了下值的時候,不過這個時候他不回自家府上,卻來拜訪,是為何?

馮都護收起拜帖,看了一眼正在可以跑馬的大型練武場。

那邊有正在練武的四個小屁孩。

雙雙自然是最輕鬆的,拿著專為她打造的小型大刀,耍得有模有樣。

阿蟲有些吃力,常常出現卡頓,總是要想一下才能記起下一步動作。

阿順年紀最小,仍是老樣子,中規中矩,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至於諸葛瞻,隻能是站在角落裡紮馬步打基礎。

憋紅了臉,身子搖搖晃晃,雙腿可見地不斷顫抖。

他總算是明白了,為什麼自己明明比那兩姐弟大那麼多,仍是被他們按在地上打。

關將軍上了練武場,那就是鐵麵無私,幾萬精兵都能練得出來,區區幾個孩子,那就更不在話下。

阿蟲已經被鞭子抽了好幾次了,看得諸葛瞻心驚肉跳,

已經有寒意的天氣,累得滿頭是汗,雖然感覺腰和腿已經痛得不斷抽搐,但他仍咬著牙,不敢有一絲的放鬆。

馮府的教學,一天學文一天學武,諸葛瞻現在就盼著明日早些到來。

除了能顯示一下自己的優勢,同時也能和阿蟲一樣,順便嘲諷一下那個野蠻丫頭。

馮都護走向正在督促的關將軍,跟她說了一聲,結束了旁觀,向著前庭走去。

“蔣公,今日怎麼會屈尊過來?”

馮都護邁入客廳,對著蔣琬笑道,“若是有事,直接派人過來說一聲,無論是官署還是府上,我都可以過去,何勞蔣公親自上門?”

蔣琬先對著馮都護行了一禮:

“琬,拜見中都護。”

“蔣公快快請坐,你比我年長許多,我可不敢受你這個禮。”

“不然,琬此番前來,乃是為了公事,中都護位高於琬,權重於琬,琬見中都護,若是不行拜禮,則朝廷禮儀何在?”

“好吧。”馮都護有些無奈地一笑,不與對方在這方麵糾纏,“那不知蔣公此番到來,是為了什麼公事?”

蔣琬跟著坐下來,回答道:

“琬這次過來,正是為了大赦之事。”

他看向馮都護,“不知中都護對此事有何看法?”

“看法?”

馮都護有些詫異看向蔣琬,這個事情,也值得你親自上門一趟?

按他以前的性子,說不得就要說一句“我能有什麼看法”。

但現在不一樣了,畢竟關係到朝議,他的一言一行,說不定都有人揣摩,所以他自不會輕易表態。

最重要的是,右夫人不在身邊,沒辦法當場給他一個建議。

馮都護咳了一聲,有些不好意思:“這個事啊,說句讓蔣公見笑的話,我一時倒還真沒有什麼看法。”

“因為這兩日,軍中事務有些繁瑣,吳國派過的人,似乎對虎騎軍的教習方法有些意見。”

“畢竟事關漢吳兩國的關係,一個不慎,就有可能讓兩國相互猜疑,不利同心討賊。”

“所以這兩日隻顧處理此事,倒是沒有忽略了大赦之議,還請蔣公見諒。”

蔣琬表示理解:“中都護都督內外軍事,事務繁忙,也是情有可原。”

說完這一句,他又有些斟酌地說道,“以琬之見,這大赦有大赦的好處,可以補充大漢人丁。”

“當然,不赦也有不赦的好處,可以表明大漢嚴法不變,讓百姓不敢輕易犯法。”

馮都護聽了蔣琬的話,點頭道:“蔣公所言甚是。”

然後把問題反拋回去:“那蔣公是支持大赦,還是反對大赦?”

蔣琬沒有立刻回答,而是沉吟了一下:

“先帝入蜀時,丞相立嚴法治蜀,時人多怨,翼侯亦勸丞相,丞相以蜀土人士,專權自恣,君臣之道,漸以陵替拒之。”

“依琬看來,非蜀土如此,天下世家亦如此。丞相既據蜀而克北,終讓天子還於舊都,正是說明治理得法,琬自認不如丞相,故不敢輕易丞相之製。”

對於蔣琬這番話,馮都護不禁點頭,表示讚同。

戰爭時期,從來隻有用嚴法以促高效,儘可能地整合資源。

休養生息,寬法薄賦,那是統一以後,和平安定時期才應該做的事情。

看到馮都護點頭,蔣琬覺得自己已經探明了對方的看法。

畢竟馮都護與丞相關係匪淺。

丞相以嚴法治國,馮都護既承丞相之誌,自然不可能輕易改變丞相留下的製度。

更重要的是,大漢的罪犯,隻要不是死罪,基本都是送到某處進行勞動改造,以贖其罪。

這些勞動改造的地方,有不少就是與興漢會有關。

馮都護嘴裡說是沒有看法,說不定心裡是不願意大赦的。

“不過也正因為丞相以嚴法治國,所以這刑加於人,更應該謹慎小心。”

蔣琬繼續說道,“否則的話,萬一稍有差池,犯人就是犯了小錯,也會被扣以大罪。”

馮都護看著蔣琬,不說話。

他覺得蔣琬說得很有道理,曆史上丞相選他做接班人是有道理的。

怪不得,曆史上蜀漢的政治鬥爭極少流血,難道就是因為主政者的這種思維嗎?

不過此時的馮都護有些迷湖:

所以蔣公琰是打算讚成大赦還是反對大赦?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