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2章 魏氏兄弟(2 / 2)

蜀漢之莊稼漢 甲青 12220 字 10個月前

這是不相信學生嗎?

這根本就是不相信自己這個兒子!

遇到這麼一位性情如此惡劣,私心如此之重,偏偏眼界又如此低的大人,魏容也是無奈。

先帝的破格提拔,丞相的寬宏包容,讓自家大人似乎有些忘乎所以。

真以為這世間的人,都能如先帝與丞相那般待他?

知道先生的名號是什麼?

咳咳

不說先生,就是司馬懿,恐怕也是早就把自己這位大人算得死死的。

還想反攻?

拿什麼去攻?

隻是現在說這些,於上黨戰事已是再無補益。

畢竟就連先生都沒想到上黨會變成第二個荊州。

幺妹絞了絞手指:

“可是,要是上黨戰事不諧,那會不會連累到阿郎你?”

聽到這個話,魏容澹然一笑:

“我是先生弟子,又是學院學監,平日裡既不涉朝堂之事,又不沾軍中之事,隻要先生不開口,誰會攀扯我?”

看到魏容從容的模樣,幺妹這才鬆了一口氣:“那就好。”

魏容搖頭笑道:

“說了半天,原來你是為了這事而來。我覺得,你還是趕快回去,看好交易所。”

“這戰事一起啊,糧價多半是要上漲了,你恐怕又有得忙了。”

“怕什麼?彆人不知,難道我還不知大漢的糧價能到哪一步?”

提起這個,幺妹底氣就足了,但見她冷笑一聲:

“想漲啊,就讓它漲唄,我看誰的膽子這麼大?長安城的城牆可比錦城高,渭水也夠寬夠深。”

“去去去!吃飯呢,跟我說這些,擾人胃口!”

“殺!”

“轟隆隆”

倚高處而守的漢軍,不斷地往下麵砸山石檑木。

不少魏軍沒等衝到半山腰,就往往被砸得死傷慘重。

此時此刻,恰如魏延攻打高都城時的彼時彼刻。

隻是守在高都城最高處魏昌,看著漫山遍野的魏軍,仍是綿綿不絕地殺過來。

他的臉上,憂慮之色卻是越發濃鬱。

前番大人攻城,已經是把高都城打得殘破不堪。

大人領著大軍離開後的第二天,魏賊就開始攻城。

很明顯,賊軍的主意,要麼是要把大軍拖延在高都城,待壺關長子的賊軍準備完畢,再對大人前後夾擊。

要麼就是想強攻下高都,然後配合長子的賊人,對大人進行前後夾擊。

這是擺明了車馬的事情,根本沒有掩飾的必要。

但對於魏昌來說,就算他知道了魏賊的想法,卻是根本沒有一點辦法。

幸好高都城是依山而建,自己可以依山而守,這才憑借地利,堪堪阻擋住想要通過高都進入上黨的賊人。

但麵對絕對優勢魏軍,魏昌心裡根本沒有一點底。

事實上,他曾有心想要勸大人,乾脆放棄高都城,也不要匆忙領兵回師長子。

而是把兵力收縮到高平關,守住從河東進入上黨的隘口,卡死長子與高都之間的交通要道。

如此一來,就算是魏賊占據了整個上黨,但隻要高平關掌握在大漢手裡,上黨就會被分成一大一小兩部分,無法相互呼應。

魏昌知道,自己跟隨大人從軍十數年,他都能想到的事情,大人又怎麼可能想不到?

但以大人的性子

唉!

正在想著,隻聽得山下的戰鼓聲又起,才被剛剛逼退的魏賊,立刻又組織了另一波進攻。

魏昌按了按胸口,他可以感覺到,藏在貼身之處的那封信。

那是自己阿弟寫來的,這封信,連大人都不知道。

“來人,隨我殺賊!”

魏昌放下手,猛地拔出腰間的長刀,大喝:

“殺!”

一直在另一個山頭觀看戰事的司馬師,看著將士再一次被漢軍逼了下來,臉上本是沒有什麼表情。

但當他看到對麵山頭的漢軍帥旗的動靜,眼角的肉瘤猛然抖動了一下,甚至染上了些許血紅。

同時他的臉上突露喜色,以拳擊掌:

“賊子帥旗這般動靜,根本就是主帥親自上陣了!”

“吾觀前番戰事,隻道魏延留下的,必然是精兵。”

“卻是沒有想到,此賊如此輕視我,所留守兵如此少,哈哈,哈哈哈!”

“來人,傳我軍令,繼續派出第四隊!”

雖然後續的輪番進攻仍是被打退了,但司馬師卻是沒有任何的失望。

相反,他十分滿意。

“今日賊子主帥如此動靜,要麼是賊子兵力不足,要麼,就是賊帥是個輕躁易動之輩。由此可見,破賊就在這數日之間!”

眼角的肉瘤,已經變得油亮鮮紅。

而在對麵的高都城,魏昌正在把剛寫完的急信塞到信封裡。

隻是在準備封口的那一刻,他麵上又現出猶豫之色,想了想,再把信紙抽出來展開。

讀了一遍,看著裡麵有什麼不妥。

如是再三。

但最終,他還是把信放下,歎了一口氣,站起來,走到外麵。

看向對麵山頭山穀的星星點點,魏昌咬了咬牙,終於又轉身回來,把信最後一次塞到信封裡,然後封死。

次日,天還沒亮,從高都城派出的傳騎,就火急火燎地向著長子方向馳去。

ps:

說魏延強行降智的,我認為不算吧?

這本來就是曆史上魏延的性格。

我知道不少人都在替魏延惋惜。

但我們要從阿鬥甚至蔣琬等人的角度去考慮問題:

你就算是有天大的委屈,能把私人恩怨淩駕於國家存亡之上?

若非諸葛死後還能詐退一波司馬懿,而是讓司馬懿有機會追過來。

魏延把北伐大軍回到漢中的閣道燒了,自己又領軍跑到前麵想要把所有人退路堵死。

到時候北伐大軍進退失據,司馬懿一波就能把蜀國主力帶走。

我每每讀到這段曆史,稍稍代入一下阿鬥,都覺得後背在發涼:

你這是忠心?這簡直就是要陷蜀國於死地。

丞相才死,你為了自己的私怨,甚至連大軍可能會葬送在司馬懿手裡都可以不管不顧?

國家在你心裡處於何地?天子在你心裡處於何地?

這一次丞相死了都還得替你兜底一次,那下一次你再鬨出事情來,誰來兜底?

我駕馭不住你,你又有如此大的破壞力,我還不如乾脆弄死你算了。

諸葛當年為什麼要勸劉備弄死劉封?

所以我覺得,三國誌裡說諸葛吩咐楊儀薑維等人,讓他們在自己死後不要管魏延,直接退兵,還是有幾分可信的。

因為就算曆史反過來,魏延最終弄死了楊儀。

但回到蜀地以後,以魏延的性格,他遲早也會落個像楊儀一樣的境地。

就像我前麵所說的,我駕馭不住你,你又不把我放眼裡,我留著你做什麼?

就算蜀漢再沒有輕易殺大臣的傳統,但把你閒掛起來還是可以的。

到時候以魏延的脾氣,會乾出什麼事,誰也不能保證。

說白了,魏延的性格和行事,注定了他無論是在哪個時空,都是個悲劇。

包括現代。

除非劉備或者諸葛比魏延長命。

但天下又有幾個劉備和諸葛?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