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間有一個詞,叫作分桃之愛。
故事的主人公是春秋時期的衛國國君衛靈公與男寵彌子瑕。
彌子瑕得寵的時候,有一次得知自己的母親生病,於是矯詔駕著國君的車子回去探望母親。
衛靈公聞之而賢之曰:“孝哉,為母之故而犯刖罪!”
意思就是,唉呀子瑕真是孝順啊,為了母親,竟然連斷足之刑也無所畏懼。
因為依衛國之法,竊駕國君車駕者罪至刖,也就是砍掉雙腳。
又有一次,兩人同遊果園,彌子瑕摘了一顆桃子,吃了幾口,覺得很甘甜,於是轉身就把自己啃過的桃子遞給衛靈公。
君曰:“愛我哉,忘其口而念我!”
意思就是你好愛我啊,忍著饞勁把可口的蜜桃讓給我吃。
這就是所謂的分桃之愛。
及彌子色衰而愛弛,得罪於君。君曰:“是嘗矯駕吾車,又嘗食我以其餘桃。”
等彌子瑕年老色衰,開始被衛靈公所厭。
後來彌子瑕不小心得罪了衛靈公。
這令衛靈公不禁想起以前的事,越發覺得生氣:
“這家夥過去曾假傳君令,擅自動用我的車子;還目無君威,把自己咬剩下的桃子給我吃。”
所以說啊,這真愛的時候,連對方的缺點也會被看成優點。
愛消失的時候,連對方的優點也會被看成缺點。
孫權對陸遜的態度,大抵和衛靈公對彌子瑕也是相類似吧。
陸議改名陸遜,本意多半是表示謙恭之意。
當然,甚至還有可能是在拍孫權的馬屁。
遜,意為孫家奔走效命。
而給自己的兒子取名為抗,陸遜當年亦曾經親口跟孫權解釋過,是為抗賊之意。
孫權當時還表示讚賞。
沒想到時過境遷,如今陸遜為孫權所厭,抗賊就變成了抗議。
可謂是愛屋及烏,恨屋亦及烏。
陸遜是馮某人重點關注的吳國大臣之一,身在建業的糜十一郎,自然不會錯失觀察。
得知陸遜的動靜後,他前去尋呂壹,有些擔心地問道:
“我聽聞,上大將軍欲勸陛下改關稅之事,荊州易市不會有變故吧?”
呂壹自信一笑,極有把握地說道:
“糜郎君但且放心就是,你道這上大將軍叩闕請諫陛下,就是大公無私嗎?實不過是為他一己之私罷了。陛下英明神武,又豈會被他所蒙蔽?”
糜十一郎一聽,再看到呂壹這般表情,於是試以言語挑之:
“我曾聞,上大將軍長於計校,出身憂國,有匪躬之節,陛下信之重之,又怎麼會一己之私而蒙蔽陛下?”
呂壹被糜十一郎這麼一激,不禁就是哼了一聲:
“此皆外人所傳,誠不足以為信。你道他勸諫陛下改關稅之事,是為何?正是為了讓他領軍去攻打合肥!”
“說什麼襄陽已下,惟餘合肥,合肥一破,則大吳桎梏儘去。”
“所以他有意讓你們漢國取了洛陽之後,揮師向南,配合他拿下合肥呢!”
聽到這個話,饒是糜十一郎這等善於周旋的人物,一時間,竟也是不知該如何開口。
從長安來吳國前,兄長曾與自己分析過吳國形勢。
再加上來吳國後觀察發現的種種跡象,無不暗合兄長之前的判斷。
這讓他在心驚敬畏的同時,也算是知曉了孫權的某些心思。
合肥啊,可謂是孫權之心魔逆鱗。
陸遜既下襄陽,現又欲親自領軍攻合肥,難道他就沒有考慮過孫權的感受嗎?
糜十一郎不知如何言語,但呂壹卻是氣咻咻地說道:
“他說的那些,難道陛下就不知道嗎?但錢呢?糧呢?他怎麼就隻字不提?”
“沒錢沒糧,即便有十萬精銳,又有何用?前年大吳舉國北上,那般多的兵馬,耗了多少錢糧?”
“他以為他拿下襄陽,就是他一人的功勞嗎?沒有吾等從大漢轉運錢糧,他拿什麼去打?”
得了好處,卻從來不念校事府的好,甚至還天天罵自己等人奸佞禍國。
想想就窩火!
事實上,這些年來,吳國府庫早就是入不敷出。
要不然也不至於屢鑄大錢。
全靠著孫權的少府補貼——也就是皇帝個人小金庫補貼國用——才能年年出兵北上。
而這少府的錢,絕大部分正是通過校事府辛辛苦苦弄來的。
陸遜身為外臣,自然是沒有資格知道皇帝的少府還有多少錢。
但在他想來,早年陛下年年北上攻打合肥,不都是這樣過來了?
現在多打一次,又有何妨?
而且隻要拿下了合肥,再加上漢國在北方的攻勢,大吳便可趁機把淮水之地,儘納囊中。
到時大吳就有了最大的回旋餘地。
同時引誘漢國先取大河以南之地,不但可以借助漢國之手圖謀中原,甚至還會讓漢國陷入兩難之地:
待漢國與大吳聯手瓜分完關東之地,他們就會發現自己南邊有據江淮之地的大吳,北邊有隔河相望的司馬懿。
而青徐之地,正好夾在其中。
無論後麵漢國是揮師北上,還是背盟南下,都麵臨著背腹受敵的尷尬局麵。
所以說,失去了洛陽,對據有河北的司馬懿而言,未必全是壞事。
陸遜相信,以司馬懿的眼光,肯定也會看到這一點。
正如前年的那一戰。
在陸遜自己看來,自己這一番打算,全是一片忠心為國,毫無私心。
他這才會冒著觸怒孫權的可能,前來叩闕。
隻是這世間之所以有無數紛爭,正是因為人與人之間的立場不同,利益不同。
孫權現在要的,是先穩定內部,重新平衡吳國內部各方勢力,為後來者鋪路:
我把陸遜你從襄陽調回來,甚至不讓你回武昌,原因也是在於此。
你現在居然還想讓我允許你領軍外出,前去攻打合肥?
可能嗎?
再說了,就算我放心你讓你領兵外出,你又憑什麼保證就一定能打下合肥?
我打了這麼多年都沒能打下來。
不說合肥,上一回讓你去打六安,最後還不是被一個八十歲的老卒(即滿寵)逼得連夜退走?
這還是打不下的。
萬一真要讓你打下了……
不說朕的麵子吧,就說朕後麵應該怎麼辦?
要不孫家這個位置,讓給你陸家吼不吼啊!
孫陸二人內心的真實想法,呂壹自然是不知道的。
而且陸遜那番打算,他還沒有機會跟孫權說,呂壹就更不可能知道陸遜的真實意圖。
但他隻要知道陛下厭惡陸遜就行了。
而且他自己也有自己的立場:
大吳府庫比臉都乾淨,你堂堂一個上大將軍,還代行丞相之職,是真不知道還是假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