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發生的事情,還沒有傳到長安。
而馮大司馬,也還沒有回到長安。
不過馮大司馬與費尚書令在五丈原見過麵後,從武功水彙入渭水的船隻,在到達長安後,有一部分留在了長安。
而又有相當一部分,則是繼續順流而下,直達潼關,然後通過風陵渡運往河東。
最後從河東再往北,直至太原。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馮大司馬既然決定要趁著東吳內亂的時候乾一票,自然是要提前把糧草準備好。
也免得像上黨一役一樣,明明占了優勢,最後卻因為糧草缺乏,不得不提前退兵。
而且這一次,馮大司馬可是把家底都掏出來了。
雖說這個家底,本也是要在這個時候掏的。
但不管怎麼說,年底這一票,還是有點倉促的。
按計劃是要先把拓跋鮮卑的底子摸一摸,至少有個大概了解,做好北方草原的預案,然後再東征。
隻是這世間,計劃終是不如變化快——十之八九的世事,也不會一直等你做好萬全準備。
尚書台那邊,加緊往前線輸送糧草,而馮大司馬,也打算趁著出來這一趟,順便去關中諸軍的營中看看。
不過這個事情,因為某個人的到來,稍微延遲了那麼一會。
“末將馮野,拜見君侯。”
五丈原的舊營寨裡,馮大司馬正捧著一個大碗,正呼嚕呼嚕地吃著。
碗裡的是呈灰白色的涼粉,上麵潑了茱萸油,再配上些青瓜絲,剁碎的香菜等一些配菜。
在這個悶熱的天氣裡,吃上這麼一口涼粉,既有胃口,也很爽口。
竽頭作為重要的備荒糧,這些年來產量一直不低。
但這玩意又不能像主糧那樣能長久貯存。
於是要麼磨成竽頭粉,送去喂勞力,當然,喂那些剛從草原歸化過來的胡人也是可以的。
要麼做成涼粉,當成大眾吃食的補充。
就像現在,吃上一口涼粉,就很舒服。
都說馮大司馬對吃的很講究。
但事實上,出門在外,能有這麼一口吃的,他也就沒有必要太過挑剔。
馮大司馬,還是很平易近人的。
“要來一碗麼?”
毫無形象的馮大司馬,又呼嚕了一大口涼粉,問向老馮。
老馮原本緊張的心情,在看到馮大司馬這副模樣後,一下子就放鬆了不少。
“這……”
隻是他壓根沒有想到,自己見到君侯的第一麵,居然是這個模樣。
“末將,謝過君侯。”
眼睛似乎有些發熱。
最近一次有機會跟君侯在一起用膳,還是在十多年前的蕭關一戰,打敗了曹賊之後,全軍以水當酒,以地為席,一起放懷大吃大喝。
更遠的記憶,那就是年少時的君侯,手裡拿個肉餅子在南鄉工坊周圍到處晃悠……
那個時候,老馮亦是正當年少時。
所以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君侯一聲令下,就算是前麵有滾湯燙火,南鄉子弟亦毫不猶豫前行。
因為是君侯把自己等人從深淵拉出來,不但給了自己這些人希望,還給了未來。
沒有經曆易子而食的悲慘,又如何知曉今日的成家立業是何等寶貴?
一碗涼粉被送了進來。
“坐下來,邊吃邊說。”
馮大司馬示意。
雖然是吃過了才過來,但老馮仍是再次道謝,然後依言坐下捧起大碗吃了起來。
在這一刻,他似乎又回到了當年的南鄉。
“我記得,呼嚕,你鎮守漢嘉已經有,呼嚕,十二年了吧?”
馮大司馬邊吃邊問。
“回君侯,正是。”
“讓你坐下吃,不用站起來。”
馮大司馬一瞪眼。
然後自己再吃一口,繼續問道:
“早年的時候,漢嘉郡一直是夷亂不斷,丞相生前,就一直有心想要解決掉這個問題,奈何……”
馮大司馬說到這裡,搖了一下頭,然後看了一眼老馮,“你很不錯。”
漢嘉郡雖說處於益州心臟蜀郡的邊上,但西靠著橫斷山脈,地勢複雜,從先帝入主蜀地以來,那裡一直就是叛亂不斷。
原來的曆史線上,漢嘉的叛亂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甚至連大將軍薑維,都曾親自領兵前往平亂。
而漢嘉郡夷亂的反反複複,又會影響到蜀郡的安定——作為蜀國的國都錦城,正是屬於蜀郡。
想要徹底的平息漢嘉夷亂,光派兵前去平亂是不夠的。
原因還是因為橫斷山脈,叛亂的生夷一看勢頭不對,就會跑到窮山惡水躲藏。
大軍一走,他們又會跑出來作亂。
再加上漢人太少,無力支撐起大漢對那裡的有效控製。
所以在蕭關一戰奠定了收複涼州的基礎之後,又在南中不斷開發的前提下。
才有了丞相整合益州這個大後方,補上漢嘉郡這個最後一塊拚圖的設想。
才有了馮小文和徹底肢解蜀地李氏,尋了個罪名,把人口最多的李氏長房貶到漢嘉郡,以實邊郡。
(第0833章蜀地的最後一塊拚圖)
當然,馮大司馬評價老馮說他不錯,也並不是隨口稱讚,而是真心實意。
雖說有了丞相的設想,馮小文和的操作,但蠻夷之地,前期需要肯定也需要一位手段強硬,同時還能不折不扣地執行上層意誌的執行者。
老實說,老馮一開始並不是最佳人選。
至少在南鄉係的掃盲運動中,他進步比較慢。
但那個時候的馮某人,手頭並沒有太多的人選。
對於即將到來的涼州治理,比區區一個漢嘉郡重要得多。
令人欣慰的是,有些人是可以後發先至的。
特彆是老馮在娶了一個李氏女之後,他的進步就突然變得飛快。
這也從側麵證明了一個事情:娶妻娶賢。
漢嘉郡經過這些年的治理,已經徹底安定。
從漢嘉郡調到關中任職,也足以證明他這些年的功勞。
馮大司馬讚揚了老馮幾句,又擺了擺手,讓對方不要自謙,然後詢問了一些關於漢嘉郡的問題。
漢嘉郡是強製移民實邊的典型代表,特彆還是涉及了世家豪族,無論是經驗和教訓,都有著不小的意義。
事實上,馮大司馬有底氣在長安北邊建立通邑,以及大規模遷並州河東豪族實九原,也正是有漢嘉郡等地方的經驗。
雖說公文往來,都會把漢嘉郡的情況加以說明,但與鎮守漢嘉郡十餘年的守將麵對麵交流,終還是要更真實細致一些。
問完了過去,馮大司馬的話鋒一轉,又提起了眼下:
“你知道的,此次把你調回關中,除了要褒獎你的功勞,也是決定要給你加些擔子。”
說著,馮大司馬放下大碗,看了一眼老馮。
“末將定不會負君侯重托!”
老馮亦是放下大碗,起身抱拳。
馮大司馬伸手,示意他重新坐下,說道:
“你有這個決心很好,但有很多事情,不是光有決心就行的。”
沉吟一下,又繼續說道,“成立統軍府的事,不是什麼秘密,已經籌備了不少時日。”
“這一次,不僅僅是召你回來,地方上的不少老兄弟,也抽調了不少,朝廷對這個事情,還是很重視的。”
老馮一聽,臉色就跟著變得凝重,同時腰杆也不禁挺直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