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九章 小和尚的困惑(2 / 2)

修行在大宋 沐飛塵 5053 字 11個月前

青天閣最大的建築群就是學生上課的課堂。上千間教室按照規矩有序的分布,根據所學內容不同,教室有大有小,還有的是在室外,比如說禦科射科的教室,就是在室外圈地圍欄,沒有頂蓋。其他的科目,都是在室內。

這些教室可供上萬名學生同時上課。不過青天閣隻有三四千學生,所以有不少空餘的教室。五十年前青天閣擴建時,夫子親自操刀設計,作出的第一個決定就是將課樓群擴大一倍。當時大多數大宗師都是反對的,認為多蓋那麼多屋子,是浪費。但夫子以及安柳兩大宗師極力促成,最終還是擴建了。

夫子說,學習的地方多蓋點,蓋大點,總歸是好事,以後青天閣若擴大招生人數,這些現在看起來多餘的教室就可以派上用場了。

安溪領著覺遠,走了好一會兒,才到達課樓群。

“先看禮科教室。”安溪道。

青天閣以儒為始,這禮科教室處在最外麵。就如同一個儒生,禮為表。

安溪和覺遠走進天字一號班裡,裡麵的胡教習隻是稍微停了停,見安溪與覺遠走到最後麵坐下,胡教習就好像什麼都沒發生,繼續講課。

這胡教習便是之前考試時打了陳樂天的那個教習。作為六藝裡總教習以下,禮科最一流的教習,胡教習其實今年才四十出頭,也是修行者,雖然日後晉升大宗師希望不大,但憑借他的名氣,他未嘗不能在十幾二十年後,成為禮科總教習。

覺遠聽了半個時辰的課,覺得解開了心中許多疑惑。他自幼開始讀佛經,也就這兩年,才應方丈的吩咐,不求甚解的看些儒家的書,孔孟荀都通讀過幾遍。但由於門派不同,他不敢讀多,怕讀多了有損清淨之心。

所以心中就積攢了很多,在讀儒家經典時,留下的困惑。平時他不敢問師父,怕師父揍他,他又不能說是方丈讓他看的。他問過方丈,方丈卻不給他解惑,隻是摸摸他的光頭,笑嗬嗬說:“自己去悟。”

出了教室,覺遠還沉浸在思考中。安溪笑道:“彆忙著想,還有五堂課要聽。”

接下來就是射禦書數樂五科。

最讓覺遠大為驚奇的,是書院的射禦數三科,居然是緊緊關聯的。數科裡,有許多計算射箭速度、駕車轉彎大小的計算。數科在這裡,讓人覺得,並非僅僅隻是百姓們為了算賬而用。

還有樂科,教習們與學生一起,沉浸在樂聲中,就像覺遠每天與眾師兄弟一起晨課念經時一樣,那一刻,忘掉一切俗世煩擾,腦中隻剩一片清明。

直到夕陽西下,聽課才全部結束。聽那些教習們講課、觀那些學生們聽課,雖然解決了很多問題,但覺遠的腦子裡又新添了更多需要思考的問題。

“還是先彆忙著想,還有要你看的。”安溪拍拍覺遠的肩膀。

青天閣有五個專門供人吃飯的食堂。占地都在一百畝左右。京城裡的人,多多少少都吃過青天閣食堂的飯菜,對它的口味都是讚不絕口,紛紛表示可以媲美京城二流的飯館。而且,價格上,青天閣五個食堂都是很低的,同樣的菜,這裡比外麵起碼便宜三分之一。

安溪領著覺遠來到其中一個食堂,叫知味堂。

覺遠在青天閣這段時間,每天都是隨著安溪吃大宗師們獨享的菜肴,所以這還是第一次進學生們常進的食堂。

安溪直接把覺遠領進後廚。

後廚人多,熱鬨的很,因為現在正是吃飯時間,所以菜肴做著不停,做好了就往外端。每個人都很忙,覺遠看了一圈,發現沒有一個人在偷懶。這就很難得了,外麵的那些酒館茶肆,你想找個不偷懶的夥計都難。

安溪道:“這些人多數都是外麵招工招來的,很多人以能進這裡上工為榮。也有一部分是家境貧寒的學生,你看那個周過庭,以六藝上上的成績考入天字一班,但還是在這裡做事,掙點錢補貼家用。”

貧困生周過庭身著乾練的小廝衣服,帶著小帽,手腳麻利,端著飯菜來來回回的。與兩個時辰前,那個禮科課堂上衣著青衫士子服,談起儒家經典孟子時淡定自若的周過庭大相徑庭。

安溪又指了指另一個學生道:“你看那個極為肥胖的田皓,他家中雖富有,但與周過庭私交甚好,就也來做工,掙得工錢就結給周過庭。”

見覺遠有些疑惑,安溪又解釋道:“田皓原本是想直接給周過庭錢,但周過庭堅決不要,田皓這才想出此法來,美其名曰‘你掙錢,我減肉’。 新電腦版大家收藏後就在新打開,老最近已經老打不開,以後老會打不開的,請牢記:網,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