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陛下正在批奏折,桌上兩尺高的奏折幾乎要將皇帝埋在其中,忽聽太監來報,淮南王有信。
一聽是許久沒來信的淮南王叔,皇帝有些意外,又有些高興,接過信迫不及待的打開來看。
皇叔的字依舊瀟灑不羈,可是信的內容,卻讓帝王渾身顫抖!
見信如唔,侄兒辛苦了。
王叔曾聞史書中有言,帝王無家事,君王的家就是天下,君王的親人就是天下百姓。
近年來,王叔觀各大藩王所作所為,似有不臣之心,還望侄兒多多留心。
王叔以為,削藩已是迫在眉睫之事,侄兒需在五年內徹底削藩,否則天下難安!
而,王叔不反,侄兒如何削藩?陛下不削藩,大宋如何安穩?
既然如此,那王叔就反了罷!
侄兒小心,保重身體。
切記!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鐺’的一聲,帝王身邊的杯子被打落在地。短短的片刻,和誠帝臉上的表情從期待變為驚詫,又變成憤怒,最後變成絕望。
“來人,快去請韓祭酒來,速去!”帝王深吸一口氣,努力克製自己心中的巨浪,扶著桌沿坐下。
“陛下。”韓愈韓祭酒拱手行禮,他不知陛下急急召見有何急事,一路小跑而來,跑得滿頭大汗。
帝王將手中的信箋遞給韓愈。
韓愈接過來定睛一看,‘啊’了一聲,立刻扶住帝王的肩膀道:“陛下,鎮定!”祭酒大人急急思量片刻,一邊把信燒了一邊道:“淮南王謀反,陛下要速做應對。”
“老師,我…”和誠帝捂著胸口,說不出話來。
“天下為重啊陛下!”韓祭酒待信燒成灰燼,跪下道:“請陛下速召六部官員以及幾位大將軍進宮!”抬頭看見曾立誌要做那千古帝王的和誠帝,呆如木偶,韓祭酒咬牙站起來,抄起旁邊一把戒尺兜頭就打過去…
和誠帝被重重的打了好幾下,終於回過神來,霍的站起來,朝外喊道:“速召六部尚書侍郎,還有三位大將軍進宮,速去!慢!把鎮南將軍李戎生也叫來!”
一個時辰後。
崇政殿內站滿了整個大宋最高品級的文武大員。帝師韓愈則站在帝王身邊,不時用眼角餘光瞟著和誠帝。
起初在崇政殿裡,說實話,韓愈當時很失望。因為陛下居然被區區一封信就擾亂了心神。淮南王劉安造反,不管他的初衷目的是什麼,不管淮南王是為了什麼而反,他劉安總之是反了。
削藩之事,和誠帝繼位初就與韓祭酒淺淺提過了。隻是一直在等待借口而已。這劉安一反,那帝王削藩可就是名正言順的了。這是多麼難得的機會!多麼絕佳的機會啊!可陛下居然因為從小與劉安交好,便癱坐不知所措。
作為堂堂帝師的韓愈,真的非常非常失望。不過,大著膽子打了幾下後,陛下就徹底恢複了清醒。就跟十幾年前一樣,太傅與太子一言不合,舉尺便打。
當眾高官到達崇政殿後,龍椅上的帝王,渾身上下,再也沒有表露出絲毫的迷惘,有的,隻是對於藩王造反的痛恨與難過。
和誠帝坐在桌子後,看著眼前的諸位將相,聲音沒有任何波瀾的道:“朕得到消息,淮南王劉安欲反。”
“啊?淮南王造反?”
“淮南王一直忠順守邊…怎麼…”
“消息可靠嗎?”
……
眾大臣一時間竟無法相信,淮南王劉安居然會造反。要知道,劉安當年可是救過先皇性命的忠臣啊。
若要造反,當年在戰場上隻需袖手旁觀一瞬,讓先皇崩在魏軍陣中,他劉安這個當時麾下甲士最多的元帥,便唾手可得這大宋江山啊。
為何當年那麼咫尺,他不要,非要如今鋌而走險?要知道,如今天下太平,當今陛下又是大宋子民愛戴景仰的好皇帝,他劉安這時候造反,獲勝的可能幾近於無啊!
和誠帝朝當時尚且隻是鎮南將軍的李戎生看去,李戎生會意,站出列班,道:“陛下,臣以為,當今之計,應速速做應對,而不是討論淮南王為什麼造反的時候!”
眾大臣頓時住了嘴,都反應了過來,不禁在心中捏了把汗,心道,這李戎生小小年紀,膽子真大,不怕得罪我們? 新電腦版大家收藏後就在新打開,老最近已經老打不開,以後老會打不開的,請牢記:網,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