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假的不好,則是為了避免朝廷不高興。牢頭和犯人關係好,那還得了?就算你們不會從中徇私枉法,誰能保證,誰又敢保證?遠在京城的朝廷敢放心?
除此之外,這一代蜀王和這一屆的總督是真的不好。因為兩人常常吵架。
大概每個月都要吵一回。
吵到什麼程度?
就差沒大打出手,其他什麼難聽話都能說的出來。什麼回頭派人把你給殺了,什麼今晚你睡覺小心點,什麼你孩子在哪哪個儒生那裡上學我知道,什麼你爹娘什麼時候出門散步我也都知道...
什麼你祖宗真是丟臉,什麼我要上報朝廷你意欲造反。
反正就是沒有一點藏著掖著,跟市井匹夫吵架彆無二致。
這就很可怕了。朝廷為此還專門派禦史下來勸和過,可是沒用,禦史在的時候,兩人把酒言歡互訴衷腸,禦史一走,兩人還是除了沒擼袖子乾,什麼都說,繼續著小老百姓般的不可調和的矛盾。
正因為如此,所以隻要王爺確定了陳樂天去總督府告狀不會對他這個王爺造成任何損害,他最想看到的就是總督大人吃癟。
蜀王曾在朝堂上說漏嘴:“這世上什麼事最開心?當然是聽說總督大人吃癟。”
所以侍衛打聽到總督大人吃癟的情況後,第一時間就喜自己即將有賞銀到手了,大王最喜歡聽這些事,這回這個大癟起碼能給我換二十兩銀子賞賜。讓侍衛沒想到的是大王太高興居然賞賜了一百兩。
一百兩銀子對他這個普通侍衛來說是個天大的賞賜了。
夠他在燕歸巢玩個三天三夜了。
對此,對自家王爺的愛好,丞相大人是一清二楚。丞相大人有時候去總督府辦一些事情的時候,回來就會跟大王編造一些關於總督大人的醜事,常常惹得王爺開懷大笑,賞銀賜金。
當然,以丞相大人的才華。是能做到既能讓大王開心,又不怕大王說出去,絕不會被人發現這是丞相大人編造的。
因為所謂那些醜事,就算說出去傳到總督大人耳朵裡,總督大人也無可奈何,既不能承認也不能否認。比如說丞相編過這樣一個故事:總督大人在跟我說話的時候,家奴過來小聲的說夫人在家發火,總督大人當即就變了臉色,想要回家。但是我故意拖延時間不給總督大人走,總督大人一邊敷衍我一邊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
編造的這個故事讓大王很高興。而事實是,總督大人確實有點懼內,這種事傳到總督夫人耳中,夫人會很滿意,但是總督大人肯定是不滿意的,但不滿意又怎麼樣,敢反駁嗎?
所以,丞相大人用這萬無一失的法子,讓自己既哄得大王開心又完美的避開了露餡的風險。
晚間的時候,蜀王吃過飯便開始了跟後宮嬪妃的美好生活。
蜀王嬪妃有好幾百人,這隻是有名分的,沒名分的至少還要再翻四五倍。不過很可惜的是蜀王隻有一個兒子,其餘的全都是女兒,所以世子殿下就成了寶貝疙瘩,成了大王的心頭肉,捧在手上怕化了含在嘴裡怕燙著。
不過蜀王也不在意,他常對兒子說,兒子啊,就你一個也好,沒有兄弟跟你爭搶王位,當爹的我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