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大人如此一心為民,這些絕對算得上是跟陛下對著來的話能說出來,足以證明他這個帝王當的還算過得去,否則也不會昨日有大將軍無禮說話今日有禦史大夫對著乾。道理很簡單,隻有能聽進勸諫的帝王,才能有願意直言進諫的臣子。
可無奈,是無奈在鄭大人說的很對,但奈何再對再有道理他這個帝王也不能就照這樣做啊。
“陛下,無論是大局還是蜀地單獨拎出來看,吏治都是必須整飭的要務啊。”鄭大人見帝王不說話,又道。
帝王心裡清楚,大局跟大局也是不一樣的,現在的大局跟以後的大局,區彆很大。帝王道:“愛卿,你的意思朕懂,但朕無法這麼做,朕還想在史書上留下點好名聲...”
鄭大人愣了愣,沉默良久,隨即長歎一聲:“陛下之心,豈是陛下所言那樣。陛下定有陛下的難處,臣相信陛下的決定!臣今日所言,是儘臣子本份,本份儘到了,臣亦不能替陛下做決定。臣,告退。”
說罷,竟然也不等帝王準許就走了。
“你看看,你們看看,這些臣子馬上都要造反了,一個個無禮至極!”帝王待鄭大人背影消失,不禁搖頭道。
侍立的太監和侍衛各自移開目光,沒人敢應聖上的埋怨。帝王見沒人理他,掃視一眼太監和侍衛,又道:“我看你們也跟他們是一夥的,小心朕哪天心情不好把你們都砍了。”
太監和侍衛們心想,陛下您多次告誡我們,貼身心腹若是置喙外朝的事,那是死不足惜的,現在我們不說話就是怕被您砍頭啊。
“不過朕聽聖人說,臣子說話越難聽,說難聽話的臣子越多,就越代表這個君王是個明君。這麼多人對朕無禮,看來朕也算是個明君了。”帝王說著自己便忍不住笑了起來。
旁邊的太監這才開口道:“陛下乃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明君。”
“拍馬屁總是不犯錯的,狡猾。”帝王道。
“那禦史台一把手鄭大人可算是忠臣了。興致滿滿的來給朕提意見,最後卻被朕以無可奈何給拒絕了。雖然說的話不太好聽,但可以說是句句肺腑。那番話的隱藏含義便是,臣該說的都說了,陛下您不采納肯定有不采納的原因,陛下您是明君,您肯定能想在我們前麵。臣之言,是必須要做的,而陛下有自己的考量,也是應該的。
這種冒著惹陛下不高興的明知無用卻非要為之去說的行徑,不正是一個忠臣所擁有的良好品質嗎。”帝王自顧自的說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