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七章 王爺送禮(1 / 2)

修行在大宋 沐飛塵 3383 字 9個月前

陳樂天並不知道眼前的張禦史開始對自己有了真正的不是朝廷給的職位上的好感,而是對陳樂天本人能力的敬佩。鋪墊的差不多了,可以說重點了,道:“我有個想法。咱們可以出一條告示,曉瑜父老鄉親們,但凡是來告狀的,所有人不僅僅要寫狀紙,而且狀紙的內容有嚴格規定。第一,不得超過三句話,第二,不得寫與案情無關的任何事。第三,若是無中生有故意誣告,那是要受到製裁的。如果遞交上來的狀詞不符合這個規定,那麼總理禦史衙門就不予受理。”說到這陳樂天喝口水接著道:“還有,要在告示下麵清楚的說明此舉用意,不是為了不讓鄉親們告狀,而是為了提高咱們衙門辦事的速度,為了保證每個告狀的人都能得到一個滿意的結果,所以才不得不使用這種高效的法子雲雲...”

說罷,張禦史立刻道:“陳大人英明。此法太好了。一來提高咱們禦史衙門的效率,從原來的一天可能都辦不了一兩個案件,可能用了這種法子一天可以辦七八個案件。二來也避免了百姓們胡亂告狀聽風就是雨。這樣就會讓百姓們自發的形成真的受到過傷害的人才會來告狀。”

雖然說以目前這種情況,就算告狀的人裡的確是有些亂告瞎告的,他們也不可能真的如何去懲處這些百姓。現在是特殊情況,懲處百姓隻有壞處沒有好處,反而更能惹得百姓們的不滿情緒。

但會不會真的懲罰是一回事,而有沒有在告示中明確規定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在告示中提一下,並不是為了真正懲罰,而是為了警告。

百姓們的情緒是需要引導的,百姓們多數情況下是需要人去指引的,這點陳樂天在未知來信中不止一次看到過。所以他很清楚,如果百姓們發生了為政者不想看到的情況,那麼把責任推在百姓身上是絕對錯誤的,為政者應該想的是自己哪裡做的不對,應該怎麼去改正。

就好比之前總督府和蜀王府對於百姓們告狀,就隻讓百姓們遞交上來如此混亂毫無章法的狀紙。這些狀紙形同廢紙,對於辦案幾乎毫

無用處。

從這件事情上來說,能怪百姓們,能怪百姓們不會寫狀詞嗎,俗話說的好,要想日子過得好,一輩子不打官司才好。因而百姓們九成九連公門都沒進過,更彆說些狀詞了。

所以就不能怪百姓們不會寫。而應該怪總督府和蜀王府對這件事的這種做法壓根就是不對的。

如果這兩府能在一開始就明白這個道理,就會在一開始想辦法應對,而不是胡亂接收下來這些沒用的狀詞。

不過兩府是用了另一種方法,那就是上奏章給朝廷,把情況告知給朝廷,也就順帶著把事情和盤托出,讓朝廷讓陛下去解決了。

這其實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而且這種方法尤其對蜀王府來說是最安全不過的了。

陳樂天現在是站在自己的位置上,這麼選擇當然最優。而站在蜀王的位置,陳樂天也會選擇上報朝廷為主要法子。

定下來方針,禦史們也都同意陳樂天的方法,那麼就可以著手寫告示。

這些禦史台精挑細選出來的禦史們開始擬定告示的內容。

陳樂天則心滿意足的來到放王爺送來東西的廂房。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