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八章 欲動北軍(2 / 2)

修行在大宋 沐飛塵 4094 字 10個月前

他連皇兄都不怕,但是唯獨怕李戎生。

每當他跟李戎生在一起,他總會覺得渾身不自在,他連說話都不能隨心所欲。每次去北軍就像坐牢一樣。李戎生也絲毫不在乎他晉王的身份,想批評就批評。他敢怒不敢言。

不過上次李戎生奉詔回京,第一次以臣子的身份拜見他的時候,李戎生做的還算不錯,禮數周全,說話恭謹。讓帝王很滿意,也讓帝王覺得很痛快。你當年不是把我像學生一樣罵嗎,現在還不得在我麵前乖乖說話。

哈哈,真是痛快。

現在想想就痛快。

眼下就要開始著手解決北軍了。

北軍和南軍雖然都複雜,但南軍的複雜是人員的錯綜複雜,而北軍的複雜是人心向背。

解決南軍重點在於對上官家族的控製,而解決北軍重點則在於如何讓百姓們不去關注。

北軍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實在是太高了。高到若不是先帝的聲望,恐怕要蓋過陛下了。

人們不一定知道朝廷有哪些新政策,但一定知道北軍最近打了什麼仗。

北軍,隻要出手,就必勝。

這實在是太容易令人振奮了。這世上還有什麼能比必勝的國家軍隊更讓百姓引以為豪了?

咱們大宋天下第一,是因為有北軍的強大啊。

正因為北軍的這種特殊情況,所以解決完南軍,現在麵臨解決北軍的問題,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解決南軍要困難更多。

兵部尚書說急不得,這話擱哪裡都用得上,說了等於沒說。身為帝王,他當然要好好想想從哪下手,但他得注意,千萬不能把火引到他身上來。至少不能讓百姓們把大部分怒火放在他這個皇帝身上,如果一定要放,就放在大臣身上,讓大臣去背鍋。

帝王很清楚,臣子們也都明白這個道理,但是做臣子的沒有選擇。

所以主動權就掌握在帝王手中,也隻能必須掌握在帝王手中。

趙公公和李公公成為了帝王最信任的兩個公公,前者就是拿出陛下遺詔的那位,不用贅言,後麵那個當時並不在宮內,但在隨後的一係列短暫的更變中,他一切聽憑當時還沒有正式繼位的晉王吩咐,絕不做任何彆的動作,甚至還建言晉王這樣那樣可能更穩妥些。不容易激起變化。

所以自然而然兩位公公就成了帝王的心腹。

這天兩位公公剛好都在身邊陪侍,帝王就把想對北軍動手的念頭告訴他們,讓他們說說自己的意見。

其實大宋律例太監是不能乾政的,從祖宗家法來講,不能對政事發表意見,無論是朝堂上還是私下裡都不能。

但私下裡發不發表意見,沒人看到沒人管到,隻要帝王同意或者是主動問,他們不發表也不行。

趙公公垂首站在一旁,想了想然後道:;陛下,北軍之問題隻在一人,隻要解決一個人就一切迎刃而解,奴才以為,李將軍也到了該下來的時候,如此下去大宋很危險...;

其言下之意很明顯是說北軍被李戎生一人掌握假以時日未嘗不會如淮南王那樣舉旗造反。;陛下,早早解決這個問題是最好的,越早越好。;,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