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南軍很快已在來的路上,雖然不快,但人數有二十萬。
---
太原城裡人心惶惶,除了早先逃走的十幾家富豪之家外,多數老百姓還是在城裡的。
現在被圍城後再想逃也逃不掉了。
太原城的指揮使和知府大人見事已至此,兩人在衙門裡反倒心裡定了些。比之之前不知道將要麵對多少敵人,什麼時候敵人到達,現在真真實實的看到了敵人。雖然敵人很多,雖然守軍很少。但是該做的他們都做了。
該求援求援,該上書上書,現在他們隻要做兩件事就行了。一是想儘一切辦法守住太原城,二是等待南軍和朝廷的救援。
隻要南軍到達,一切就都還有轉圜的可能。
另外也有個好消息,在距離太原城大概有一百多裡還有部分北軍也在。雖然根據可靠消息和潰散下來的北軍軍卒的說法,北軍基本上隻要跟梁魏聯軍碰上麵的都被打散了,都隻是稍作抵抗就抵抗不住了。雖然很令人費解,但事實就是這樣。
但是對現在的太原城來講,多一份北軍來救援,總比沒有好。
守城,等援。
是知府大人和指揮使大人現在唯一能做的事了。
所以現在他們想的反而不多了。
大不了就死在太原城而已。這是最壞的打算,唯一心中愧對的就是父母妻兒得跟著他們一起死在城裡。
不過也不一定,就算城破,梁魏軍也並非就敢屠城,甚至破了城就立刻往南方而去也有可能。
就算是要跟著他們一起死,那也就算是殉國了。雖然可惜但也是為國捐軀,算是英烈。
若是太平盛世,妻兒們怎能沾的上英烈二字。若乾年後後人讀史書,會寫上一句,多少多少日後,太原城破,知府全家殉國。
後人可能會點頭說一句:嗯,太原知府一家算是滿門忠烈。
這就夠了。自古以來多少知府,能上史書的寥寥無幾啊。
知府大人,梁魏盟軍來勢洶洶,我聽探報來報,說大部分都是魏軍,梁軍隻有兩三萬人。
嗯,東路軍大多是梁軍,這西路軍大多是魏軍,說起來梁軍更強一些,咱們抵擋西路軍算是占了不少便宜。
我在想咱們滿打滿算三萬人,能不能抵得住他們二十多萬人一起上?
他們這麼多人沒法一起上,咱們守的好撐個幾天是沒問題的。咱們太原城是大城堅城,不是那麼好打的。經曆過無數次戰火,咱們也不用怕。
知府大人雖然是一介書生,連劍都沒摸過,但此時倒也膽氣十足。
指揮使大人倒是對這個才上台沒多久的知府大人有些刮目相看了。其實知府大人之前一直都在衙門裡做事,職位挺高,但沒什麼實權。兩人也沒什麼私交,這次大的官員變動,知府大人好像是跟新任總督大人有點關係,所以就順帶著被提拔上來了。
但現在看來,這位知府大人也並非庸碌膽小之人。,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