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越想越覺得這個新政很好,真是太好了,也隻有自己這樣英明的君主才能想出如此利國利民的政策。
帝王把戶部尚書叫來,把新政的想法說了。
戶部尚書聽罷思索片刻道:如此新政聽起來很好,隻是...隻是總覺得有哪裡不對,陛下可是聽彆人說的?
戶部尚書曾是晉王的心腹,在登基上站在晉王身邊,跟帝王說話他沒什麼好拐彎抹角的,直言不諱。
帝王猶疑道:是朕無意間想到的,怎麼了?不好嗎?
戶部尚書道:好肯定是好的,隻是一項新政的施行,恐非簡單。這個政策看起來很合理,但如果施行起來不好的話效果也不一定好。臣覺得朝議讓大家都想一想最好。
那是自然,朕本就是這麼想的,隻是先讓愛卿聽聽如何。帝王裝作一副不在意的樣子,心想恰好沒有表現的太興奮,否則惹臣子笑。難道這個政策不夠好嗎?
戶部尚書退下後,心中想了一晚上。其實他覺得這個政策很好,對百姓的好處很大。他想,如果這條新政施行,陛下的名字和他的名字都將在史書上留下一筆。而他之所以在陛下麵前表現的鎮定,是因為他在想這到底是不是真的是陛下想出來的。
他當初支持陛下,站到陛下這邊,其實更多的原因是慶王年紀小,而晉王年紀正好,況且晉王殿下又不是那種玩物喪誌之人。
他也早就看出來還未當上陛下的晉王殿下,隻是為了讓自己更安全而故意裝作紈絝子弟。
他覺得陛下可以做好一個皇帝,所以選擇站在陛下這邊。
而這條新政如果真的是陛下自己想出來的,那戶部尚書是很高興的,自己沒有看錯人。
但即便如此,他更不能捧陛下,他想讓陛下做個千古明君,像先帝那樣的君王,他就不能捧,不僅不能捧還要對陛下適當的打擊,讓陛下絕對不產生驕傲的情緒。
這是一個好臣子應該做的。
第二天,戶部尚書在戶部照常每月一次的會議上,拋出一個問題。
每年青黃不接的時候,很多地方的百姓們日子都不太好過。而百姓們這時候就要像富戶借債,其中有很多借債直接或間接導致了一個家庭的毀滅。這個問題大家有什麼看法可以說一說。
同僚們有些不解,尚書大人這是有什麼想法,所以先讓我們說說嗎?肯定是了。官場規矩,長官從來都是先讓下屬先說,待下屬說的差不多了,充分了解了下屬的想法,然後長官才再說出自己要大家做的。
於是下屬們都說了自己的看法。基本上都是老生常談的問題。因為這個現象官府很難插手,如果問陳樂天的話,陳樂天就會用在未知來信裡的知識跟大家解釋說,這叫生產力跟不上。
也就是總共生產的糧食不夠多,不夠很多人都吃飽。甚至或許就算富戶們把自己的糧食都拿出來給大家分了,整個大宋的百姓也還是有一部分人沒得吃。
下屬們一通說之後,尚書大人也不置可否,也不下結論,隻是點點頭說了句,散會。
然後就沒了,諸位同僚不明所以不敢多問。,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