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三章 恢複(2 / 2)

修行在大宋 沐飛塵 14333 字 9個月前

成了陛下最信任的大將軍。

北軍人人都會想,和誠年間先帝與李大將軍君臣和諧注定是名垂青史的明君賢臣之典範。

而現在,先帝的兒子繼位後,同樣與北軍統帥陳將軍亦師亦友的新陛下,也必將成為後世之典範。

“北軍的重建,要從信心開始。”

陳樂天在聽取了諸位副將將軍的意見後,看著記錄會議的吏員將會議發言記錄好後開口說道。

“信心當然是最重要的。

得讓剩下的一半北軍相信自己還是那個天下無敵的北軍。

那麼我的意見是,三個月修整,然後由我帶領,對梁國邊城進行進攻。”

陳樂天說罷,看著在座眾將領。

將領們頓時愣住了。然後他們立刻就明白了主帥的意圖。

很顯然,這是兵行險招,但也是最有效果的一招。雖然剛把敵人趕走,雖然被敵人連皇帝都擄走了。

但無論是從朝堂上來講還是軍事上來講,敵人很可能在幾個月後再次燃起戰火,就像第二次一樣。

有第二次就有第三次。

敵人不會因為大宋的妥協就停止入侵。事實恰恰相反。大宋越妥協就越挑動他們入侵的念頭。

留給北軍的時間並不多,如果在敵人再次入侵之前北軍沒能解決士氣問題,那北軍還會像之前兩次那樣被打的屁滾尿流。

畢竟全部指揮人員都是原來的人,在指揮上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當指揮的問題解決後,最重要的就是士氣問題了。經過兩次沉重打擊的士兵們現在對於自身實力的看法已經開始偏頗了。多數兵士都認為不是梁魏軍的對手。而且這種認為是絕望的。

明明我們已經非常努力的拚殺,我們不要命的拚殺,可敵人像高山一樣難以撼動啊。我們一敗再敗,一輸再輸。我們真的沒有變弱嗎?那就是敵人變強了。

覺得敵人變強了這種想法是可以有的,但是覺得自己變弱了這是絕不能有的。

可以說,現在北軍的最大問題就是士氣。隻要將士們的士氣正常,梁魏軍就還會變成溫順的小綿羊。

但士氣是個難解決的問題。

怎麼提升士氣?講是不行的,得做。怎麼做?那就試試。去把他們信心戳的千瘡百孔的的敵人那裡試。

有副將提出疑問,是否可以先拿弱些的對手,比如說西涼國?

陳大將軍給的答案是不行,第一,西涼國在兩次戰爭中都出兵援助過我們,雖然人數不多,但姿態擺了出來。所有我們不能拿他們練兵,至少短時間內不行。第二,就算把西涼國給打的爬不起來,也還是沒用。我們將士的信心是被梁魏軍打擊的,想要找回來,就必須還從梁魏軍身上。其他對手起不到效果。

也有副將提問,若是又被打敗了怎麼辦?豈不是適得其反?

陳樂天笑笑說,隻許勝不許敗,我將會親自帶領前鋒營出戰。打下一座城問題不大。

而他沒說出口的是,以我的實力,把敵人隻有幾萬人的邊城打下來,隻要兄弟們不是太弱,有我這個馬上就要入秋境的大修行者在,拿下那座城還是可以做到的。

幾乎每個副將都對此舉提出了疑問,陳樂天作為北軍大將軍,有責任對部下的疑問進行解答。

正如李大將軍曾說過的,士兵有疑問伍長要解答,伍長有疑問校尉要解答,校尉有疑問將軍要解答,將軍有疑問我這個統帥要解答。

層層解答是他們的責任。就算最後戰鬥還是失敗,他們的下屬也都能有自己的思考。

陳樂天一一解答後,下屬們或許有人還是不太明白,但他們不會質疑陳大將軍會把他們往溝裡帶。信任,無論是副將還是校尉還是最基層的兵卒,在陳大將軍上任之前,他們完全信任的是李戎生大將軍,自從李戎生大將軍被抓直至被殺的這段日子裡,他們的心都是無處安放的。他們不知道該信任誰,他們誰都不信了。他們隻是跟從規則的聽從指揮,而不是發自內心的信任某位將領。

直到陳大將軍在第一場大戰中把他們聚攏起來,直到第二場大戰中陳大將軍以一人之力站在他們這些敗軍之卒麵前,替他們殺敵。他們的內心仿佛被陳大將軍點燃了,感動了。不約而同的像曾經信任李大將軍一樣的相信陳大將軍。

大將軍當然是有什麼後招還沒跟我們說。

大將軍還能讓梁魏軍占了便宜嗎?

大將軍不透露是應該的,咱們這些人裡難免有人嘴不嚴...

將軍們都在心裡如此想著,絕不會質疑大將軍的指令。

事實上陳樂天也的確是有底牌的。一座邊城,有他這個實力接近於大宗師的人坐鎮,拿下來應該是沒問題的。

退一步說,隻要北軍能跟敵人的邊軍打個不相上下,而他隻要入城去把敵人的幾個指揮官殺了,梁國邊城就破定了。

這就是他的底線。

他有這麼個底牌的,才敢下這個命令。

沒有九成的把握,他是不會做這個決定的。一旦輸了,那敵人就會乘勢反攻,到那時候不隻是北軍危亡,整個大宋恐怕都難以翻身了。

---

至於文官集團的更變。

韓愈韓大人直接將先帝去世前的那批舊臣大部分官複原職。

一二品大員中十有七八都官複原職,剩下來的十之一二則要麼是早就在一年前急死了,要麼就被害死了。

這些舊臣在官複原職後,沒有任何精力和時間去對之前打壓他們的官員進行清算和報複,他們都明白一個道理。梁魏聯軍雖然退去了,但大宋的危亡遠遠沒有退去。他們立刻就要著手進行一係列的恢複。

先前那些人...實在是做了很多不應該的事。

事情並不應該像他們那樣做,當官不是那樣當的。事情更不是那樣乾的。

在這個關鍵的時候,不管是文官還是武將,隻要一個不慎可能整個大宋就要傾覆,就有國破的可能。

在現在的時候,更不能文官武將互相爭鬥,他們之間應該竭儘全力的配合,一切隻為了大宋和百姓。

韓祭酒大人在忙了一天後,來到先帝的陵寢給先帝躬身行禮。他讓隨從遠遠停下,他自己提著發出昏黃光線的燈籠慢慢的走到先帝的碑文前。

雖然他年紀已不小,但他站的筆直,一如當初第一次見先帝。

那時候先帝還小,看到他有些害怕。他則拱手道,太子殿下好,臣韓愈給陛下帶了個禮物。

年幼的先帝被勾起好奇心,目光投向先生背在後麵的雙手。

他笑著伸出拳頭,輕輕的緩緩的攤開手掌。年幼的先帝還沒看清是個什麼,忽然手心裡那小小的東西一下子就飛了起來。

原來是一隻瓢蟲。紅白相間的在年幼先帝看來很是好看,但可惜它飛走了。

太子殿下若是喜歡,臣每天都給殿下捉蟲子玩。

真的嗎?年幼先帝有些不信,畢竟父皇跟他說的最多的是,不要整天想著捉蟲子玩,要多讀書多學習。

當然是真的,臣怎敢騙殿下。殿下請看,那蟲子在那呢。他指指旁邊的桌子上,瓢蟲在桌上爬著,在陽光的映照下很豔麗。

年幼的先帝躡手躡腳的走過去,慢慢伸手想要捉住,但在快要碰到蟲子的時候那蟲子似乎感覺到了,一下子又飛走了。

老師老師,它又跑了。

殿下莫急,臣這就去捉他來。

就這樣,這老師學生就開始了長達幾十年的相伴時光。

從先帝年幼到年少到成年,這位韓大人一直深受先帝信任。

而自從先帝駕崩後,這位祭酒大人仿佛一夜蒼老,本來隻有些許的白發如今已經滿頭銀絲。

此刻在先帝的墓碑前。老大人喃喃道:“陛下,局勢還好,暫時控製住了。陳樂天昨日寫信給臣,告訴臣,他有九成把握守住敵人再次進攻。陛下,您不用擔心,我們會好好的守護大宋...”

有些哽咽,這才說了幾句話而已,唉,真是老了。

停了良久才繼續道:“臣最近跟六部九卿開會的時候,咱們這些老臣一致認為,這次的大難對咱們大宋是有好有壞。壞的自然不用贅言,好的,就是讓咱們上上下下都明白一個道理,沒有永遠的強大,隻有越來越強大。我們付出了如此大的代價學到了一個居安思危的道理...”

韓大人說著,眼前的帝王陵寢默默無言,隻剩下風聲。但韓大人知道,陛下能聽到他說的這些,陛下能理解他說的這些。陛下是天底下最英明的君王,是天底下最聖明的君王。

陛下甚至早就看出來那位如今被囚禁在異國他鄉的藩王弟弟有反心。陛下曾經提過一句,若是朕暴斃,唯一敢強行上位的恐怕就隻有他。

但當時他沒放在心上,也不敢放在心上,後來看來,若是他當時放在心上了,或許就不會多這一年多的大災大難?

搖搖頭,肯定是不行的。即便是他,在那種情況下也無法撼動已經掌握了主動權的晉王。

他隻用了兩個時辰不到就定下了大局。

陛下隻是沒料到自己會突然駕崩啊。

在陛下陵寢待到深夜,這位韓大人才離開。

護送他回家的侍衛在把大人安然送到家後,回宮複命。

向新陛下報告已把韓大人送回家。

小皇帝道:“韓大人身體不好,下次不要讓他在外麵待如此久。”

陛下,韓大人不聽我們的。

小皇帝撓撓頭想了想,道:“那朕明日和他說,想必這種小事他會聽朕的。”

侍衛退下後,小皇帝對身邊的李公公道:“李公公,父皇以前這個時候在做什麼?”

李公公躬身道:“回稟陛下,此時先帝有時批閱奏折有時讀書有時休息。”

小皇帝道:“讀什麼書?”

李公公道:“回稟陛下,不一定。經史為多數,有時候也讀數理之書。”

小皇帝道:“數理之書好看嗎,朕覺得不太好看,頗為枯燥。”

李公公道:“奴才就不懂了。但奴才聽先帝說,偶爾看看數理之書,讓腦袋換一換,也有好處。但也聽先帝說過,數理之書不適合帝王讀,有些浪費時間呢。”

小皇帝聽的有些茫然,撓撓頭想了會還是沒怎麼明白,便乾脆坐下來寫字,端端正正的寫了幾十個字後,他腦中靈光一閃,猛然道:“朕明白了。父皇說的都是對的。看數理之書換思想,意思是從不同的麵上看問題可能有新的解釋,而說不適合帝王讀,其意思則為帝王應該主要學習如何治理天下,不能沉迷於具體的事物,與君子不器是差不多的意思...”

修行在大宋最新章節地址:

修行在大宋全文地址:

修行在大宋txt下載地址:

修行在大宋手機:

為了方便下次,你可以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九百三十三章 恢複)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修行在大宋》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