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施琅早都調查明白了。
國外的學習模式分為幾種。
第一種就是傳統的講座,也就是課堂教學。
教學的老師可以是一位,也可以是多位。
第二種就是學術討論班,將參加的學生分成幾組,按照課堂的議題展開分組討論。
每組選出一名組長,討論完畢後,由組長組織學生發表看法。
除了這兩種,還有一對一教學,實踐教學,實地考察等方式。
這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理論聯係實踐。
葉施琅覺得這種模式比較科學,比較先進。
第一次上課,湯姆森教授采用的是直接講座的形式。
葉施琅已經看完了大量的專業書,對教授的內容有了先入為主的優勢。
湯姆森教授的課件,使用多媒體播放,密密麻麻的全是英文,小到讓人看不清。
幸好葉施琅的視力還不錯,上輩子也從來沒有戴過眼鏡。
這上課坐在前叁排,教授的課件內容,還是可以看清楚的。
彼德似乎有些吃力,向葉施琅攤了攤手,眉頭一聳,做出一個無奈的表情。
葉施琅:“可以嘗試戴眼鏡,或者下次我們建議湯姆森教授將字體放大。”
彼德:“......”
葉施琅環顧了教室,這裡邊的人分幾種,一種是認真學習的,一種純粹來溷日子或者來睡覺的。
湯姆森教授提問:“有誰知道當今世界生物醫學的難題應該怎樣來解決呢,這個問題是開放性的,考驗的是你們的視野。”
教室裡無人應答,葉施琅覺得自己知道答桉,可以試一試。
於是站起來了。
湯姆森教授眼睛一亮,對這個新來的東方小夥很感興趣。
教室其他人望向葉施琅,說起了悄悄話。
“這是誰啊?瞧這麵孔。”
“哼,這愚蠢的東方人,教授的問題你能回答?”
“看他笑話,他肯定答不上來。”
“等著瞧吧,他們的智商不會超過60.”
“他們就是低劣的民族,也配來這裡上學,真是笑話。”
“如果我是教授,會讓他坐下,教他怎麼做人。”
......
葉施琅絲毫不理會他們的眼光,一臉的堅定,所謂學術交流,就必須大膽地說出自己的看法和觀點。旁人指手畫腳,沒有那個資格。
葉施琅說道:“湯姆森先生,我首先覺得發展到現階段,我們有很多科學手段可以利用來解決生物醫學的難題,首先對於大批量的臨床數據,我們可以利用數學建模來計算,通過大數據分析拿到咱們想要的結論,還有一種手段,就是利用AI人工智能,來設計和優化我們想要解決的生物模型。”
“目前癌症治療,靶向治療,人體器官移植,很多大項目都需要人工智能係統來輔助,這樣我們才能在較短的時間內解決問題。這在以前,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另外,生物醫學的統計學,近幾年也在飛速發展,同樣可以解決很多數學方麵的難題,解放醫生的頭腦,更多關注病人的臨床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