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盤踞在北方的少數民族, 一共有以下幾大勢力。
並州的匈奴五部, 晉州東麵的羯族, 蕭山附近的羌族,山海關以北東北方的慕容鮮卑, 以及西起河西走廊東至平城的拓跋鮮卑。
當初鮮卑還尚未分裂,慕容, 拓跋,突發以及段氏組成了龐大的鮮卑勢力, 而被推舉為鮮卑王的, 是當時勢力最為龐大的拓跋氏。
鮮卑王在拓跋氏手中傳了幾代, 子孫卻遠不如當初的鮮卑王那樣英武,拓跋部雖還占著鮮卑王的稱號,卻已經遠不如當初的勢力。倒是慕容氏出了一位文韜武略的族長, 帶領著慕容氏一步步崛起, 後因與拓跋氏之間的矛盾越來與激化,最後與拓跋氏徹底分裂。
在那位慕容氏的帶領下,如今的慕容鮮卑盤踞在東北方向, 勢力早已蓋過了拓跋氏。
按理說兩族之間矛盾依舊,如今拓跋氏更該提防慕容氏, 而不是騷擾陳夏邊境,可偏偏拓跋氏就這麼做了。
先帝還在時,曾厚待各少數民族,當初的鮮卑王更是親自前往洛陽,還迎娶了一名漢人女子, 也就是元徹的母親。
後來還將最疼愛的兒子送往洛陽為質。
足可見拓跋鮮卑的誠意。
事出反常必有妖,無論是元徹,還是朝中上下,無疑知道了一個事實。
鮮卑王死了。
隻有鮮卑王死了,一切才可以解釋的通。
元徹這個本該回到平城繼承遺願的世子,如今卻依舊留在洛陽,不得離開。
不免讓人同情。
可同情是一回事,讓人忌憚卻是另一回事。
無論元徹可不可憐,如今手握拓跋氏大權的,是對漢人極其敵對的危險人物,所以才會在鮮卑王死後迫不及待的對陳夏發動了襲擊。
人們對元徹的同情沒有維持太久,短短幾天後,當拓跋氏再次突襲雁門關的消息傳來是,同情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對元徹的猜疑與埋怨。
當初立了軍功,守護了所有洛陽城民的元徹,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出氣筒。
元徹被貶成了五品,並下令不可再進出皇宮,元府附近也時不時有重兵走過。
宋煜突然覺得有些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