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年, 終究還是比路楠預計得要難熬多了。
即便路楠已經向著經濟獨立邁出了第一步,可是在她父母和親戚們眼中,她的想法和意願依舊不甚重要。
路楠意識到, 這些成年人有著既定的思維和自洽的邏輯, 更是認為‘我吃的鹽比你吃的米還要多’,所以對著年輕人其實是抱著高高在上的態度,他們的觀念實在是難更改。
就好比, 在他們需要路楠出工出力的時候,路楠是他們口中的‘該懂事的成年人’;
在他們想要糊弄路楠的時候, 路楠又成為了一個‘你在社會上經曆的事情還少,不知道外麵工作多辛苦,還是家裡好’的、思想幼稚的大學畢業生而已。
【難以溝通。】
【萬分心累。】
所幸, 路楠的這個寒假比以往任何寒假都要短, 初六中午,她就坐上了返程的大巴。
即便大巴車內的空氣一如既往地不新鮮,即便她在發車之後沒多久就因為暈車藥的作用變得昏昏欲睡, 都不能影響她那顆因為遠離家庭而開始陰轉多雲的心。
隻是想到自己可以這麼輕鬆加愉快地走掉,而老弟還得在家裡熬一個多星期才開學, 路楠就在心中默默為他點蠟。
她這個做姐姐的, 也做不了什麼——出門前給老弟塞了兩百的零花錢, 再悄悄叮囑一句:“有事給我打電話。”
也就是她能做的極限了。
再多的錢不是給不起,也不是舍不得。
而是沒必要,畢竟路楊還是小學生呢。
……
如果說年前的一個多月是菜鳥實習生們學習中集企業文化、適應從校園到企業轉變的過渡階段, 那麼正月初八正式上班之後, 不論是給大家開新年收心會的公司領導,還是一對一帶實習生的老員工們,都已經默認對這批新人的‘新手包涵期’已經過去了, 該以更高的標準要求他們了。
更高的標準提現在實踐操作上。
中集是集團公司,這批入職的實習生實行輪崗製度,路楠和蘇悅先被分到了國際物流分公司。
不幸中的萬幸,是空運銷售部。
為什麼這麼說呢?
國際物流部的銷售部門包括:國際快遞部、海運銷售部、空運銷售部。
這三個部門麵向的客戶群體是不同的,國際快遞部無疑是最辛苦的,除了尋找新客戶,業務員還要自己負責大部分攬件送件業務,雖然單件的提成因為單價高而很可觀,但是還是累的和挖煤的差不多。
而國際物流中走海運的是大多數,這就意味著海運的競爭相當激烈,路楠偶爾路過海運銷售部的大辦公室,聽裡頭此起彼伏的電話銷售聲就覺得可怕——聽說他們平均每人每天要打一百五十個電話,其中十有八//九是被直接掛斷的,相當鍛煉人(的臉皮和心理承受能力)。
相比之下,國際空運因為價格緣故,其客戶群體其實是很明確的,除了急單之外,就是貨值比較高的產品,比如說近幾年出口量比較大的光伏相關、電子產品(如含電池就屬於危險品需要特殊報關)、剛剛興起的國際電商平台單票貨物等等。也要掃樓、掃街,也要電話銷售、陌生拜訪,不過這部分的總工作量還是比海運銷售部要小多了。
就是,公司副總兼銷售部總監宋總,真的很熱衷於搞一些調動氛圍的安排,譬如每周一早上的晨會,就令路楠十萬分尷尬!
擊掌、跳抓錢舞(要命,腳趾頭摳地)、分享上周工作總結和本周工作計劃……不過路楠得承認自己有時候臉皮還是有點兒薄,或者說是太注意形象了,每次都收著動作幅度,並且被喊名字之後依舊不好意思地笑笑、我行我素。
哪裡像蘇悅,被點過一次名之後,馬上就改了,每周一都跳得激情澎湃的,後來被宋總提出來領舞啦。
每周一尬之後,路楠和蘇悅等人從複工開始就過上了上午打電話、下午拜訪客戶、晚上空港名字和航空公司縮寫以及每周的航司特價航線等等。
除此之外,他們一周都要去一次公司外的集體活動,有時候是聽培訓公司的培訓,有時候則是參與一個莫名其妙的讀書人俱樂部——不是去聽講座,是去做義工的。
前者還好說,多在周五下午,帶薪聽完講座直接下班;
後者就有點討厭了,不是周六就是周日!本該休息的日子!
菜鳥實習生們並不是人人都被喊去的,沒被喊去參與這些活動的人中,有一部分對此表現出了好奇和羨慕。
所以路楠憋著休息日被占用的鬱悶情緒,從不在同事麵前展露,更加不會開口吐槽。
不過蘇悅倒是和路楠抱怨過,因為她們既是同學又是同事的關係,路楠附和了兩句。
某日,先前好像對路楠有意思的小周,他神秘兮兮地問路楠:“你知道為什麼我們會參與這麼多公司外的活動麼?”
路楠不喜歡他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嘴碎……
聞言,路楠不甚有興趣地搖搖頭:“不知道。”
小周隻要有這個反應就夠了,足夠支撐他繼續說下去:“因為宋總在那個培訓公司有參股,還有,他是讀書人俱樂部的發起人之一。”
小周說這些的時候雖然壓低了聲音,不過蘇悅和路楠的工位緊緊挨著,小周剛剛走過來的時候,蘇悅就以取笑的眼神看了路楠好幾眼,現在自然也把小周分享的小道消息聽進了耳朵裡。
蘇悅聞言,小聲反問:“你怎麼知道?”
“上次和我們那組的義工組長大熊——你們知道吧?人家其實姓宋,是咱們公司宋總的侄子。他和我說的。”
路楠和蘇悅對視了一眼:難怪!
但就算知道這些又能怎麼辦呢?